安全管理网

职业中毒应急预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22年09月18日

1         职业中毒的概念

职业中毒指在职业活动中,接触一切生产性有毒因素所造成的机体中毒性损害。可分成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中毒。本预案主要针对的是急性职业中毒。

2         职业毒物清单

序号毒物名称部位/场所/工序潜在险情
1电焊职业中毒
2混苯喷漆职业中毒
3氨气下水管道维修职业中毒
4甲烷下水管道维修职业中毒
5硫化氢下水管道维修职业中毒
6氢化物含氢电镀职业中毒
7氮氧化物汽焊、等离子电焊、                                                    2000公尺以上隧道养护职业中毒
8充电、金属酸洗职业中毒
9实验室碱液煮洗职业中毒
10苯并芘沥青熔炼、沥青铺路职业中毒
11CO隧道施工、地铁施工职业中毒
12瓦斯隧道施工、地铁施工、                                                    下水管道维修职业中毒
13氧化锌桥梁喷锌职业中毒
14蓄电池修理、挂瓦、油漆职业中毒
15仪表使用、修理职业中毒




注:根据本单位实际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增加或减少。

3        职业中毒应急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3.1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总负责人:***

组长:    ***

成员:***    ***    ***   ***   ***   ***

紧急状态职业中毒
部门人员
组织机构及人员指    挥
报警、通讯联络员
现场急救组
疏散引导组
安全防护救护组
协调协作组

3.2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分工

4   应急响应责任部门与责任人

责任部门:

责任人:

5   应急指挥中心地址

6   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6.1  编制应急响应措施方案并审核其有效性、可行性;

6.2  根据应急演练、现场急救等具体情况随时修定应急方案;

6.3  发生职业中毒事件,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6.4  根据现场情况,组织人力,使用相关设备进行救护;

6.5  以最快速度将伤员护送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6.6  查清类型,控制和清除发生因素;

6.7  对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做好善后处理;

6.8  计划并组织实施相关内容的安全教育;

6.9  计划并承担应急备品、防护用品的采购、定期检查、维修、更换。

7  职业中毒应急响应措施

7.1现场急救:

7.1.1   立即停止作业,封存造成中毒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7.1.2   将中毒者立即移到安全处,进行应急处理,报告医院抢救。

7.1.3   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现场人员,组织泄险,现场急救人员必须佩戴必需的防护用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7.2  组织措施

7.2.1  接到报告,详细记录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可疑中毒人数、主要症状、患者去向、可疑毒源等,根据所述事实,准备并携带相应的仪器设备和急救药品,立即奔赴现场;

7.2.2  根据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分别报告局安检、医疗、劳保、工会、公安、社管中心等相关部门,必要时24小时内报当地卫生监察、公安部门;同时涉及到水源、大气、土壤、食物等污染的急性中毒事故,需同时通知环保、食品监察部门分别参预调查处理。

7.2.3  落实现场应急救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措施。

7.2.4  根据现场情况,会同医疗机构确定合理的现场抢救措施,并合理安排人员实施现场监测、毒源控制、人员急救;

7.2.5  进行详细准确的现场笔录并将内容报社管中心、安检处、局工会等部门。

7.2.6  根据监测结果,正确判断、提供事故发生类型、级别、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信息,协助制定防止事故扩大的应急方案,以便采取有效拦截措施,控制、清除发生因素,;

7.2.7  协助上级事故调查处理机关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性质、经济损失,提出处理意见,做好善后事宜;

7.2.8  协助事故单位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防范措施;

7.2.9  写出“急性职业中毒调查报告”和“急性职业中毒伤亡事故报告”上报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本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注:对失去作业能力不满一个工作日的轻度中毒患者,可不做急性中毒伤亡事故报告,但需记录在案。

7.3   技术措施

7.3.1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现场排险救护工作,必须在有个人防护和专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对中毒病人的职业病诊断和管理应符合《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7.3.2  现场人员首先采取自救、互救措施,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受污染的衣服,清洗皮肤、眼等受污染部位,并使其尽快就医。

7.3.3  在中毒现场调查采取应急措施时,必须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如因抢救病人或为防止事故扩大必须移动、改变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状态、痕迹时,必须在移动前做好现场标志和记录并进行现场拍照取证。

7.3.4  已出现中毒症状的患者,必须迅速送至医院诊治。对已出现神志不清、昏迷、抽搐等症状的危重病人,就地抢救并尽快使用针对性解剂,一旦病情稳定,立即送往医院,途中须进行严格的临床观察。

7.3.5  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危害程度、范围,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洗消毒物、控制毒源防止毒物进一步扩散。对继续散发有毒物质的车辆、物品等,在取证、采样、作好现场标记后,尽快移至远离居民区和生活饮用水源的地带。

7.3.6  根据事故现场的自然环境、气象条件、毒物理化特等划定危险区与安全区并做出标志;

7.3.7  组织隔离区人员尽快脱离现场,淋浴更衣(不准热水浴)、减少活动。同时进行门诊观察、针对性的检查和预防治疗,医学监护时间不得少于该毒物侵入人体发病的最长潜伏期。

8   应急备品清单

序号设备名称数量负责人有效期截止日期用途存放地点
1防毒面具

长期现场防护库房
2隔离衣

长期现场防护库房
3急救箱

长期急救库房
4担架

长期急救库房
5急救车

长期急救车库
6氧气瓶

长期急救库房
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应急备品。

9   预警

序号部门电话联系人备注
1厂长

急救

工会

急救
2安保科

急救
3当地医院

急救
4当地公安

必要时
6社管中心

调查
7职业病防治部门

急救、调查
8公安科
值班员调查
9中心医院
值班医生急救
10安质部

调查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