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5月05日

结婚酒、斋饭、满月酒、生日酒、升学酒……农村经常有这样的集体聚餐。为确保群众的饮食安全,举报此类活动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场所要求
        1.应选择地势干燥、通风良好、25米以内无旱厕、污水池、垃圾堆等污染源的区域。确保环境清洁,无老鼠、蟑螂、苍蝇等有害昆虫滋生。
        2.厨房应设置在室内,有完善的给排水设施。按原料进入、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成品分餐及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就餐场所如设在露天区域,应有应对下雨的措施和预案。
        二、工作人员卫生要求
        1.宴席的临时厨师应当身体健康,凡是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不得参与宴席食品加工。
        2.宴席的工作人员应有食品安全意识,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不戴首饰,穿戴干净衣服和工作帽,勤洗手,随时保持手部清洁,防止食品受污染。
        3.宴席工作人员一旦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应立即离开食品加工岗位,也不得参与传菜。
        三、食品原料采购要求
        1.应从正规渠道采购食品原料,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采购的,应索取并留存购货凭证,以便对食品溯源。
        2.采购的食品原料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不得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杂掺假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严禁采购使用非食用物质,尽量不使用食品添加剂。
        四、食品加工过程要求
        1.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肉类、水产品用不同容器分类盛装,使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2.食品应当烧熟煮透,中心温度不低于70℃,加工后的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半成品分开存放。如有成品分餐工序,应配有足够的专用操作台。
        3.宴席食品应即时制作及时食用,食品烹饪后至食用完毕不得超过2小时。由于条件限制,隔餐或隔夜的食品不宜再利用,如确有需要,应低于10℃条件下冷藏保存,使用前确认食品未变质,并再次充分加热。
        4.不宜加工制作凉菜(包括冷菜、冷荤、熟食、卤味等)、裱花蛋糕、生食海产品、水果拼盘等高风险食品。如传统风俗确需使用改刀分切熟肉制品的,应有专人、专用场所及足够数量的专用刀具和砧板,操作前应对人员手部、刀具、砧板进行彻底消毒,操作时间超过40分钟应更换用具或重新消毒。分切后的熟肉制品应即时食用,避免长时间存放。
        5.尽量不食用四季豆、白果、豆浆、鲜黄花等,必须烧熟煮透。
        6.宴席用水应使用市政自来水或其他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饮用水。不得直接使用河水和未经检验合格的井水。
        五、餐具清洗消毒要求
        1.由于宴人数众多以及硬件设施限制,建议多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2.餐具洗净后,进行煮沸、蒸汽消毒时,应保持100℃,10分钟以上。有条件的可以使用高温消毒柜、洗碗机等方法消毒。
        六、食品留样要求
        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并放置在专用冷藏设施中,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应满足检验需要,不少于100g,并记录留样食品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等信息。
        七、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当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加强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管理,制定预案,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时,积极组织救治病人,控制现场并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