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如何落实待遇?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10月13日

律师:

  您好!一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多年,突然在下班必经途中被机动车伤害后由工伤保险机构认定为工伤,并鉴定为一级伤残,该交通事故的责任全部在机动车方。请问:该职工可享受哪些工伤保险待遇?这些待遇及其抢救治疗费、出院后的康复护理费等,是由工伤保险机构或是该职工工作单位支付,还是由肇事机动车主的单位支付?现三方互相推委,该怎么办?

  
答:

  新发布的《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由上述待遇产生的费用包括抢救治疗费、出院后的康复护理费等由谁支付问题,首先应由肇事责任方支付。肇事责任方包括司机本人、车主人、执行公务的司机所在单位、雇佣司机的雇主等。通过民事诉讼程序,以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为由就上述损失费用进行索赔。上述损失费用已经赔偿了的,工伤保险机构或是该职工工作单位不再支付相应的待遇。如果上述赔偿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由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部分。

  如果三方互相推诿,必定影响到该职工权益,建议你们聘请律师帮助,首先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然后再就实际执行能力方面予以权衡。如果肇事责任方确因各种原因没有对伤者进行赔偿,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该依法给付工伤保险待遇,并有权向肇事者继续索赔。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