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威胁儿童安全的六大隐患——北京市儿童意外伤害调查

作者:李威武  来源:《新安全》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30日
据调查推算,北京每天约有3名儿童发生中毒,发生率在10-14岁组最高。儿童中毒的主要原因是90%以上的家庭存有化学有毒物品,40%的家庭的化学毒物存放地点经常是浴室、厨房、储藏室、卧室等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储存方式不当是发生儿童中毒的重要原因。
  调查人员介绍,他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现象:鼠药的包装是塑料袋,有可能被多次使用,其残余药量足以致儿童死亡。而且鼠药袋子不封口,很容易被儿童打开。
  事例:男孩,3岁,农村儿童。农民撒药时将拌药的木棍随手扔在田间,正好小孩捡到后放入口中玩儿,造成中毒死亡。
  专家提示:加强有毒物品管理,家庭应将杀虫剂、鼠药等有毒物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使用儿童打不开的橱柜或容器予以存放。
  窒息与溺水——潜在的伤害问题
  男孩,12岁。暑假期间,与小朋友偷偷到某湖边游泳,刚下到水里就被水草缠住溺水而死。
  北京市儿童医院提供的资料显示,儿童窒息多由于异物进入气管、气管受压迫以及口鼻被蒙所致。国内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中窒息是第一位。避免儿童奔跑、讲话时进食食物,消除儿童睡眠中的潜在危险是防止儿童窒息的重要内容。
  据调查人员介绍,在北京市平谷县某镇,每年都发生儿童溺水事件,原因是在该镇有一个大水库,每到夏季,附近的孩子们偷偷地去游泳或戏水,而这些孩子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游泳技能培训,泳技较差,经常发生腿部抽筋现象,有的则根本不会游泳,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调查表明, 80%的儿童都不会游泳。会游泳的儿童中,也只有70%的儿童能游25米以上。
  此外,意外窒息也是造成婴幼儿伤害的因素。父母和婴儿同床睡觉虽然利于母乳喂养,照顾婴儿等,但同时增加了婴儿窒息的危险性。婴幼儿俯卧睡姿比仰卧、侧卧更易发生猝死。
  事例一:男孩,9岁。在游乐场玩滑水游戏,由于下降过猛,身体失去平衡,头部碰着水池壁,造成晕厥,头部多处外伤。
  专家提示:儿童不宜高处下滑,以免发生不测。
  事例二:女孩,3岁。一边吃葡萄,一边玩耍。突然,葡萄整个儿滑落至咽喉处,导致气管堵塞。幸好送医院及时,没有造成大问题。
  专家提示:不要让小孩吃东西时说笑,不要把玩具放入口中。一旦出现气管异物,应立即将小儿倒置拍其背部或立其身后双手交叉用力挤压腹部促其排出。
  拿什么保护儿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儿童因营养不良与疾病造成的死亡已得到有效控制,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1991年的50.2%和61.0%下降到2002年的29.2%和34.9%。但城市化、工业化所带来的道路交通与市政设施完善,却相应增加了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意外危险。儿童的健康问题已不仅仅是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保护问题。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黎明认为,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生存发展空间,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需要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参与。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代表伍德琛说,大部分意外伤害能够预防。通过长期研究、宣传、立法、环境改善、公众教育和应急服务的改进,使家庭、学校成为儿童安全的场所。
  儿童安全联盟主席彼特.彼特森指出,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每年大约有250万18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近一半死于意外伤害。假如使用与疾病预防同样的投入,就可以挽救上百万儿童的生命。
  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周亚荣告诉记者,北京市已经着手制定北京市预防儿童意外伤害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儿童发展纲要。采取综合干预行动,依托社区、校园、家庭,建立包括卫生、教育、公安交通管理和卫生监督等相关部门在内的合作机制,开展全方位的干预行动。目前,北京市已在海淀区和平谷县进行儿童意外伤害干预试点工作。
  参与调查的专家认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必须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形成共同关注、广泛协作的合力。从问题认识、机制建设到教育宣传、具体伤害的分类干预应同时进行,不留死角盲点。
  广泛开展儿童安全教育。探索建立安全社区、安全校园和安全家庭的模式。开展伤害危险因素认识的教育,使儿童及其相关人员了解身边的危险因素,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因素的存在;开展安全行为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教育,使儿童及其相关人员了解什么是安全行为,并落实到行动中去。开展安全防护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教育,提高儿童自我防护的意识和应对伤害威胁的能力。应把防止意外伤害及伤害急救措施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建立和完善儿童产品安全标准和安全检验,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如防止电器触电、限制热水器的最高温度、在建筑物里安装烟火探测器等。
  建立儿童意外伤害监测机制,加强对意外伤害的分析和研究,及时提出干预建议。
  在采访过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