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重要生产场所火灾事故处置方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22年07月15日

1、事件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输变电工程结构施工过程中模板加工制作量大,存放堆垛大;安装阶段电缆堆放区、设备堆放区及安装作业区包装箱多,变压器安装注油、滤油作业,室内装饰涂料、设备油漆作业;线路林区基础开挖、立塔、放线作业等重要生产场所。因作业人员吸烟、机械电器元件及电源线路老化,灯具布置不当等,都极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

1.2 事故发生的地点或设备的名称:主要发生在木工房及模板堆放场、设备安装场地及包装箱堆放场,室内装饰、设备油漆,林区及其它有易燃物品的生产场所。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主要是发生在动火作业或其他可能导致火灾的作业中过程,包括作业人员流动吸烟等,一般都是直接引发火灾事故,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1.4 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一是教育培训不够,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技术水平低,自我保护能力不强;二是不参加安全学习,自我安全行为意识不强;三是室内作业未设通风装置;四是设备堆放位置不当,包装箱未及时回收;五是作业人员违章操作;六是隐患排查处理不力等。

2、应急组织及职责

2.1 成立应急处置救援队

2.1.1应急组织:施工队成立现场应急处置救援队,由施工队队长担任应急处置救援队队长,专(兼)职安全员任副队长,技术员、班组长、班组骨干为成员,组成现场应急处置救援队。

2.1.2主要职责:应急处置救援队队长、副队长等,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救援组成员,急救担架、药箱等应急器材赶赴事故现场施救,同时报告施工项目部应急工作组(指挥小组)。在施救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检查评估,防止事故的扩大。结合伤员的受伤情况,搬动伤员,避免施救不当造成二次伤害。

2.2 成立应急处置工作组

2.2.1 施工项目部成立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组,由项目部经理任应急处置工作组组长,副经理(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技术员,安全员、综合员、施工队队长等为成员,组成现场应急处置指挥小组。

2.2.2主要职责:

组长:负责现场急救指挥,全面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保持与应急办公室的联系,必要时直接向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汇报,并保持联系。

副组长:负责及时布置现场抢救,保护事故现场,落实防范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通知当事人的亲人。

成员:在组长的指挥下,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做好现场查勘记录、对当事人及周围人员的询问记录等,负责引导援救人员和救护人员到达指定地点。

3、应急处置

3.1应急处置程序。

3.1.1在场人员应立即施救,报告事故情况。

3.1.2应急处置救援队应立即组织车辆、担架、急救药品、器材等赶到事故现场,在应急救援队长的指挥下,组织应急救援队成员进行施救。

3.1.3施工项目部应急处置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遇人员伤害时,必须结合《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指挥现场急救处置工作,并报告应急响应领导小组;遇火势过猛,可以直接与地方政府或消防部门取得联系,请求现场应急处置支援,指派专人在相关道路引导应急处置支援和急救人员到指定地点。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现场救援人员应立即查清有无人员被困或伤亡,人员与火灾部位的相关位置,环境及其安全状况,有无扩大伤害的危险。如遇人员困于火灾部位,坚持“人员优先”的原则,立即施救。

3.2.2救援人员施救时穿戴好手套、防护服防毒面具等方可进入施救,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3.2.3及时将伤员搬移到安全区域,在搬移伤员之前,对遇有外伤的,应立即采取包扎、止血措施,防止伤员失血过多,对肢体有骨折的,应就近取其适当木板条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3.2.4待急救车辆赶到现场后,立即协助救护人员将伤员搬移到急救车辆上,并指派专人护送。

3.2.5施救过程中,施救人员应在上风方向,正确使用灭火器具。扑救仓库火灾时必须查明a)储存物资的性质、火源及火势蔓延的途径;b)为了灭火和疏散物资是否需要破拆;c)是否烟雾弥漫而必须采取排烟措施;d)临近火源的物资是否己受到火势威胁,是否需要采取紧急疏散措施;e)库房内有无爆炸、剧毒物品,火势对其威胁程度如何,是否需要采取保护、疏散措施等。当贵重设备受到火势威胁时,应采取重点突破的方法扑救。选择火势较弱或能迸能退的有利地形,集中灭火设备打开通路,掩护抢救人员,深入燃烧区将这类物品抢救出来,转移到安全地点。对无法疏散的爆炸物品,应用水枪进行冷却保护。扑救露天堆放物火灾应集中主要力量,采取下风堵截。两侧同时扑救,防止火势向下风方向蔓延。当火势被控制住以后,应组织对燃烧堆放物的燃烧进行分隔扑救,对于扑救出来的物资,还要拆包检查防止阴燃。

3.3事件报告流程。

3.3.1 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

3.3.2 事件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现场应急救援队负责人报告;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施工项目部应急指挥小组报告,项目应急指挥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遇情况紧急时,施工项目部应急指挥小组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事故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注意事项

4.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救援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手套、防尘毒口罩等。

4.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使用那个灭火器材时,必须对准火根;担架应放置平稳、牢靠,必要时有专人把持。急救车辆停放位置应尽量靠近伤员,无法靠近时,必须处于安全区域。

4.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应急处置救援人员,在事前必须接受应急预案和处置预案培训和演练;所有人员必须了解应急器材的存放位置,熟悉掌握操作使用规程和方法,防止操作不当,造成事态扩大。

4.4 现场自救和互救的注意事项:在自救时必须高度重视应急处置人员的安全状况,有外部应急处置援助时,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必须与外援负责人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配合,避免配合不当,造成意外。

4.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由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根据现场人员伤亡情况,在第一时间内确认应急处置队处置能力,需要外援处置的,立即报应急领导小组确认,也可以直接与地方应急处置机构取得联系,请求应急处置援助;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急处置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和用具,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4.6 应急救援结束后,必须保持现场原始状态,等待地方政府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等,现场勘查后,得到拆除现场、恢复工作的指令时,方可恢复工作。

4.7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必须保持原始状态,被移动或拆除的的物品、材料,必须做好状态标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