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探索化工生产区域内非生产性作业的安全管理

作者:陈宏波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4月06日

 2003年2月19日20时左右,某工程公司在氟聚厂冷冻盐水池施工,用环氧树脂对盐水池进行防腐,发生火灾事故,烧伤2人。事故原因:防腐操作时现场无通风装置;现场用碘钨灯照明,温度过高。2003年2月20日,在某电化厂PVC车间9#釜施工现场的外来施工队人员在一平台上割水管,水刺出,同平台一检修人员躲避时碰到轴向磨光机,腿部割伤。事故原因:同平台检修没有协调好;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预防措施。上述2起事故,尽管是外来施工人员在生产区域内的非生产性作业,但事故的发生同样给企业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

  化工生产具有有毒有害、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生产作业连续且作业环境复杂的危险特性,而外来施工人员一般不熟悉施工单位、现场的生产工艺,不了解施工单位的生产情况、安全特点,不具备应有的应变处理能力,对他们从事生产特别是在进入化工危险要害的岗位作业区域内的非生产性作业时,如何有效进行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化工生产和顺利进行呢?

  一、 安全教育

  作业人员进入该区域作业之前,必须经安全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了解装置的安全特性,明确告知各项安全注意事项和工作范围,并由安全部门在非生产性工作票上填写“安全教育及注意事项”。凡外来人员进入危险要害区域“岗位”必须经厂保卫部门审批、登记,并在接待部门人员的陪同下,方可进入危险要害区域(岗位)。

  二、 非生产性作业现场安全交底

  由委托单位会同安全部门、施工单位、施工所在单位等四方进行交底。告知现场情况、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发生意外的紧急避险措施,由安全部门在工作票上填写“安全措施”。

  三、 建立非生产性作业工作票制度

  非生产性作业工作票由工作项目委托单位出具,并填写好“作业地点”、“作业内容”等有关事项。

  四、 非生产性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1. 施工所在单位应为非生产性作业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要为特殊环境下作业的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用具,并保证作业人员能正确使用。

  2. 施工所在单位必须指派熟悉本单位生产工艺,了解本单位生产情况、安全特点,具有应急处理能力的人进行监护。监护人必须坚守岗位,不准脱岗,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应听从监护人员的指导,不得任意行事,监护人有权在作业人员不听劝阻时勒令其停止作业。

  3. 非生产性作业人员要家有关安全法规和规定,详细了解工作内容、现场作业环境及安全注意事项,听从监护人员的指挥,进入危险要害区域(岗位)必须按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4. 非生产性作业人员的作业不得超出其规定的工作范围,不得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进入危险要害区域(岗位),作业必须严格按所办手续内容、步骤进行。

  5. 危险要害区域(岗位)在进行动火、设备内、高处、吊装、动土等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厂或化工必威体育官方网站 )安全管理标准,办理相关手续,方可进行。

  6. 危险要害区域(岗位)的非生产性作业应尽可能安排在停车状态下进行。停车后生产装置应严格按规程进行隔离、清扫、置换,经监测合格方可办理相关手续进行作业。在特殊情况下,需在生产运行状态下进行的非生产性作业,作业单位应编制详尽的安全措施,明确安全措施的责任人及完成时间,并经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审核批准,作业前由编制人员进行复核,做好记录。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只有认真做好方方面面的安全防范工作,才能杜绝和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故,确保化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