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喝的“隔夜酒”,为何仍被测出“酒驾”

作者:牟海龙  来源:山东日照交警支队东港大队宣教科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1月30日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和2010年4月1日以后交警部门对酒后驾车严查严处力度的加大,喝的“隔夜酒”,第二天被查出是“酒驾”的案例屡见不鲜。为此,许多驾驶人非常困惑,饮酒后几个小时驾车才算是安全?为何中午喝的酒,晚上仍被测出“酒驾”?这隔夜喝的酒,怎么到了第二天中午还有可能成为“酒司机”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找专家、问医生、查资料,将其原因整理如下,以期劝导那些嗜酒的司机师傅们“远离酒驾,平安出行”。

据日照交警东港大队办案民警介绍,很多人对“酒驾”的认识并不准确,自以为中午喝的酒,到了晚上头脑已经清醒,便驾车无妨了。尤其是隔夜喝的酒,到了第二天上午,更会自信体内酒精含量不会超标。事实上,判断“酒驾”不是以酒歇时间长短和驾车时个人意识状态为标准,而是有硬性的数字指标,即血液中的酒精(乙醇)含量在20毫克/100毫升——80毫克/100毫升时,为“饮酒后驾驶”标准,而血液中的酒精(乙醇)含量在80毫克/100毫升以上时,就是“醉酒驾驶”标准了。

至于为什么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喝了同样多的酒,在过后的同一时间内检测结果却不同呢?根据医生介绍和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摄入体内的酒精(乙醇)除极少量经呼吸和尿排泄外,95%以上在体内分解代谢,而肝脏是酒精代谢的重要器官,它必须负责分解90%的酒精。按照专业的说法,乙醇首先被氧化成乙醛,脱氢后转化为乙酸,最后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但乙醇的氧化,并不受血液中酒精浓度高低的影响,也不按机体的需要进行,它只按其固定的规律进行,即肝脏以每小时10毫升的速度将酒精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糖,直至消化完为止。而酒精含量在人体内存留时间是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根据医生的解释,“每个人对于酒精的代谢速率不一样,就简单来说,排泄的速度不一样,有的人喝了酒以后,很快就能代谢掉,另外有一些人就不行”,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张道权告诉我们:“这个一般来说,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如此说来,喝的“隔夜酒”,却仍被测出“酒驾”的原因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医生说,有一些方法可以加快酒精的代谢速度和效率,比如说:多喝水,适量的活动,出出汗,就会避免和减少“酒驾”的几率。当然,应重点把握的是“不看时间看含量”,最好的办法是“开车不饮酒,酒后不驾车”!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