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密闭空间内作业安全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6月05日

        密闭空间内作业涉及诸多不安全因素。环境危险因素:系统处理不净,残存易燃、易爆物或氧含量不足等;施工管理危险因素: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监护人不到位等;还存在施工人员和施工过程危险因素。因此,必须健全密闭空间内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建立进入密闭空间内作业的安全程序,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
        (1)制订密闭空间内作业的安全管理规定和施工单位安全作业管理规定,明确施工作业的安全责任、施工单位具备的安全资格。
        (2)加强密闭空间内作业危害源的评估和管理。对密闭空间内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统计、数据分析,按危险等级分类管理。
        (3)建立密闭空间内作业安全管理程序。首先,确认密闭空间处理合格,正确监测分析,符合安全要求;其次,施工方案可行,安全措施可靠;三是落实安全措施,通风、照明良好且符合安全要求,转动构件断电隔离(动力电源),配备合格的器材、监护人、作业者;四是审签进入密闭空间内作业许可证。
        (4)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作业前的安全培训考核,使作业者具有识别危险状态、正确使用防护器具和自我保护能力。
        (5)施工队伍安全资质与入厂安全教育管理。首先,确认施工队伍具有合法施工安全资格证,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和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其次,参与施工的工程项目单位,必须有完整的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同时,进入施工时必须接受工厂主管部门入厂安全施工教育管理。
        (6)实施项目安全管理责任制。项目实施安全管理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施工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协调和安全监督管理,切实落实施工安全措施。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