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危险源辨识与公示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关键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2月05日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已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写为现行的生产方针。这八个字是防止事故发生面制定的有效管理措施。危险源辨识与公示则是其中的关键。

  一、危险源辨识的意义

  《安全生产法》第3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本条强调了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告知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施工企业所承建工程的施工活动现场,包括作业区、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及周围地段都是重大危险源区。施工企业要分别针对在建工程特点、季节变换、重大节假日的不同施工时期、基础、结构、装修等不同施工阶段和部位,并对重大危险源——洞口、临边作业、高处作业、悬空作业、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模板工程、脚手架、施工机械机具、临时用电、起重机吊装及环境因素等,进行辨识和制定防护措施,并要施工过程上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999)进行评价检查,验证管理和措施的效果,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以修正完善。使物质因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中的不安全状况和条件及时加以控制,来实现避免危险发生的目标。

  二、危险源的根源和程度

  针对现场语文课出的危险源,分别评价根源状态和等级,并进行归类。一般危险源的根源可分为三大类:

  1.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设备、施工机械和机具材料的储存堆放。

  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行为,也包括技术措施和方案监管不到位。

  3.环境因素包括:季节变化、噪声粉尘、夜间作业等。

  重大危险源按安全隐患严重程度可划分为: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

  三、危险源公示的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应成立危险源辨识组织,由企业主管负责人任组长,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设备负责人、工会等为组织成员,对每个施工现场进行认真的危险源辨识,并登记建档。按上述3种根源、3种程度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并在现场公示,如在工地进场明显位置,设立公示牌,按建筑业五大伤害,形象表现工程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易发生事故部位及防护措施。让全体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对现场存在的危险、隐患有明确的了解和认识,清楚自己在哪个部位,哪个时段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作业中应注意什么,从而提升全员的安全生产控制。让危险源公示,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在现场的直观表现。

  施工企业对重大危险源必须坚持按期检查、有效监控,制定一把手挂帅督办制度,立等整改,并做好检查记录,设立重大危险源台帐,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预防为主,方案先行,公示引路,检查改进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关键措施。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