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评论: 更新日期:2019年08月11日

1.有毒有害气体

2.术语

有毒有害气体是指有毒并对身体有害的气体,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

2.1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 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2.2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 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3.危害程度

有毒有害气体多具有腐蚀性,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造成急性中毒。对机体的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对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一般以局部损害为主,但也可引起全身反应。“三酸”蒸气既可刺激呼吸道粘膜,也可引起皮肤灼烫;长期接触低浓度酸雾,还可刺激牙齿,引起牙齿酸蚀症。氨、二氧化硫等水溶性大,遇到湿润部位即易引起损害作用。如吸入这些气体后,在上呼吸道粘膜溶解,直接刺激粘膜,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增加,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出现流涕、喉痒、呛咳等症状。氮氧化物水溶性小,它们通过上呼吸道粘膜时,很少引起水解作用,故粘膜刺激作用轻微;但可继续深入支气管和肺泡,逐渐与粘膜上的水分起作用,对肺组织产生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时出现肺水肿。

4.卫生标准

各类有毒有害气体的接触限值

序号

危化品种类

PC-TWA

(mg/m3)

PC-STEL

(mg/m3)

1

一氧化碳

20

30

2

二氧化氮

5

10

3

一氧化氮

15

--

4

二氧化硫

5

10

 

5.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5.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2生产现场和操作室内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5.3对生产现场的煤气设备设施要经常性的进行点检检查,及时检查尾排系统的不安全隐患和泄漏现象,及时降低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

5.4经常检查各种在线监测系统,确保设备运行有效,当监测数据超过职业卫生标准时,岗位人员应及时撤离至安全区域,采取技术措施,降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至准许范围。

5.5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6掌握基本的有毒有害气体自救措施,佩戴好防尘口罩,会使用防毒面具或是空气呼吸器。

5.7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四不伤害。

5.8工作时尽量站在上风侧,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的机率。

5.9进入有毒有害气体设备内部作业时,应取样进行一氧化碳、氧气含量分析,取样时间不得早于进塔(器)或动火前30分钟。作业中应根据情况经常进行测定。

5.10当空气中CO浓度小于24PPm时可连续工作;24~4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40~8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80~16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5~20分钟;工作人员每次进入煤气设施内部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大于160PPm时,禁止入内工作。当作业人员进入容器内作业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设专人监护,防止煤气中毒、窒息。

6.应急措施

主要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措施:

6.1发生煤气中毒事故时,救护者在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后,将中毒者迅速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立即采取现场急救措施。

6.2中毒轻微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直接送往附近医务室急救。

6.3中毒较重者,如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立即组织现场抢救,通知煤气防护人员、急救中心赶到现场急救。

6.4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同时通知煤气防护人员、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急救。

6.5中毒者可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就近医院抢救,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有医护人员护送。

6.6当发生多人煤气中毒事故时,应先将中毒者全部抢救出危险区域,再分轻重进行急救。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