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不同职业病的防护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14日

  4.后遗症

  中、重度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预防控制措施:

  因为一氧化碳的比重为0.967,比空气轻,救护者应俯伏入室,立即打开门窗,并将患者迅速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脱离中毒现场后需注意保暖。昏迷初期可针刺人中、少商、十宣、涌泉等穴位,有助于患者苏醒。对呼吸困难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送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抢救。

  有条件者应对中度和重度中毒患者立即给吸入高浓度氧。必要时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对重度病人见效快,副作用少,为首选急救手段。

  到医院后可注射呼吸兴奋剂,进行输血、换血,以迅速改善组织缺氧。有脑水肿者可给脑脱水剂(20%甘露醇、50%葡萄糖以及地塞米松等静脉滴注)。对于发生休克、酸中毒、电解质平衡失调均应妥善处理,及早应用抗菌素,以肪肺部感染。

  应广泛宣传室内用煤火时应有安全设置(如烟囱、小通气窗、风斗等),说明煤气中毒可能发生的症状和急救常识,尤其强调煤气对小婴儿的危害和严重性。煤炉烟囱安装要合理,没有烟囱的煤炉,夜间要放在室外。

  三.硫化氢中毒

  致病因素:硫化氢

  临床表现:

  硫化氢中毒发生的急缓及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决定于吸入的浓度和时间:突然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的急性中毒可导致电击样死亡;一般重症急性中毒者表现为深昏迷,呼吸抑制或呼吸急促,肺水肿、发绀、心动过速、阵发强直性痉挛等;亚急性中毒患者有恶心、胃痛、呼气有臭鸡蛋味、腹泻、平衡失调、眩晕、嗜睡、鼻和喉干燥刺激感,咳黏液脓性痰等症状;慢性接触者多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较重者有共济失调,肌肉萎缩,或有不同程度消化不良症状。

  临床上急性中毒最为常见,以刺激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轻重,特别是意识障碍的程度为诊断分级依据(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GBZ31―2002):

  (1)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判定为轻度中毒:① 明显的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并出现轻~中度意识障碍;②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2)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判定为中度中毒:①意识障碍表现为浅~中度昏迷;②急性支气管肺炎。

  (3)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判定为重度中毒:①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呈植物状态;②肺水肿;③猝死;④多脏器衰竭。该标准适用于接触硫化氢气体所致的急性中毒的诊断,并需注意与一氧化碳、氰和氰类化合物、二氧化碳、惰性气体引起的急性中毒、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脑血管意外等鉴别。

  预防控制措施:

  1.救治原则:

  现场正确施救对硫化氢中毒的恢复最为重要,应采取“一戴二隔三救出” 及“六早” 的急救措施。“一戴”即施救者应首先做好自身应急防护,如有条件应立即佩戴好输氧或送风式防毒面具,无条件者也应该佩戴简易型防毒口罩,方可进入高浓度毒源区域施救。“二隔”即做好自身防护的施救者应尽快隔绝毒气以防被中毒者继续吸入,以免中毒进一步加深,失去抢救时机。最佳的办法是由施救人员携带一送风式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并迅速将其戴在中毒者口鼻上,紧急情况下也可用便携式供氧装置(如氧气袋、瓶等)为其吸氧。此外,毒源区域迅速通风或使用鼓风机向中毒者方向送风也有明显驱毒效果。“三救出” 即抢救人员在“一戴二隔” 的基础上,争分夺秒地将中毒者移离出毒源区,进一步予以医疗急救。“六早方案”:(1)早期现场处理;(2)早期使用地塞米松和山莨菪碱;(3)早期抗中毒治疗;(4)早期气道湿化; (5)对重度吸人中毒患者早期气管切开;(6)早期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2.治疗:

  (1) 防治肺水肿和肺损伤: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待肺水肿阴影基本消失即可停药;常量应用维生素E、山莨菪碱等可减轻肺损伤,改善微循环。

  (2) 防治感染:首先要注意预防、严格消毒隔离;及早使用抗菌药或广谱抗生素。

  (3) 缓解局部刺激症状:用2%碳酸氢钠喷雾吸人,缓解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地塞米松或可的松点眼有助于缓解眼部刺激症状和防止严重的后遗症。

  (4) 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如纠正酸中毒、防治脑水肿和吸人性肺炎及支持疗法。

  3.预防:

  生产过程应注意设备的密闭和通风,设置自动报警器。硫化氢及含硫的工业废水排放前必须采取净化措施。在疏通阴沟、下水道等有可能产生硫化氢的场所,应事先尽量通风。进入高浓度场所,应戴供氧式防毒面具。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