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危害及防治——过氧乙酸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24日

 过氧乙酸又称过乙酸,无色液体,易燃,有强烈刺激性气味。一般商品为35%的乙酸溶液。由乙醛的乙酸溶液用臭氧氧化制备,或由乙醛和氧在乙酸钴存在下反应来制得。
    分子式:C2H4O3。相对分子质量:76.05。熔点:0.1℃。沸点:105℃。闪点:41℃。饱和蒸气压:2.67kPa(25℃)。相对密度(水=1):1.15(20℃)。
    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硫酸。
    化学性质不稳定,化学反应活性较高,温度稍高即可分解放出氧。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到110℃时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险货物编号:2051,UN编号:2131,CAS号:79—21—0。
    主要用途  用于漂白、催化剂、氧化剂及环氧化作用,也用作消毒剂。
    健康危害表现  本品对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肺水种。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急救措施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时应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吸人中毒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吸人氧气。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预防措施  生产过程密闭化,全面通风。作业现场应设置冲淋器、洗眼器。
    接触较高浓度的蒸气时应戴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要淋浴、更衣。定期进行体检。
    应储存于通风良好、散热良好的不燃结构的仓库内。严禁火种。仓库内电器应采用防爆型。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应单独存放,远离还原剂、易燃物、可燃物、碱类、酸类等。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撞击和震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