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基于安全科学理论认识安全文化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1月06日

  1.基于历史学的认识
  17世纪前,人类安全的认识论是宿命论的,方法论是被动承受型的,这是人类古代安全文化的特征;17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人类的安全认识论提高到经验论水平,方法论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这种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无意识变为有意识,不能说不是一种进步;20世纪初至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入了近代的安全文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高技术的不断应用,如宇航技术、核技术的利用,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本质论阶段,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这种高技术领域的安全思想和方法论推进了传统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安全手段和对策的进步。
  因此可以说,预防为主是安全史学总结出的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策略和方法。
  2.基于安全文化的理论
  根据安全原理,事故相关的人机环管四要素中,“人因”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建设安全文化对于保障安全生产有着重要和现实的意义。从安全文化的角度,人的安全素质包括人的安全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技能和意识,甚或包括人的安全观念、态度、品德、伦理、情感等更为基本的人文素质层面。安全文化建设要提高人的基本素质,需要从人的深层的、基本的安全素质入手。这就要求进行全民的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大安全观的思想。安全文化建设包含安全科学建设、发展安全教育、强化安全宣传、提倡科学管理、建设安全法制等精神文化领域,同时
  也涉及优化安全工程技术、提高本质安全化等物质文化方面。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对人类的安全手段和对策具有系统性意义。
  由此可看出:预防型的安全文化是人类现代安全行为文化最重要、最理性的安全活动方式。
  3.基于系统科学的观点
  保障安全生产要通过有效的事故预防来实现。在事故预防过程中,涉及两个系统对象:一是事故系统,其要素是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机——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环境——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管理——管理的欠缺。二是安全系统。认识事故系统要素,对指导我们从打破事故系统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动、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的意义,更符合科学性原则。
  根据安全系统科学的原理,预防为主是实现系统(工业生产)本质安全化的必由之路。
  4.依据安全经济学的结论
  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内容是安全的投资或成本规律、安全的产出规律、安全的效益规律等基本问题。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使人们认识安全经济规律有:事故损失占GNP2.5%;安全投资占GNP1.2%;事故直间损失系数:1∶4~1∶>100;安全投入产出比:1∶6;安全生产贡献率:1.5%~5%;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与5的关系。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