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联合国环境署:中国亟待解决水和化学品污染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9月10日

  作为北京的主要沙尘源头,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郊的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正在变绿。

  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包括防治荒漠化在内的90项重要环境目标执行状况欠佳,全球层面环境应对计划的实施远未走向可持续化轨道。

  9月4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亿利公益基金在库布其沙漠联合发布《全球环境展望5》(GEO-5)中文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在过去40年,全球最重要的90项环境目标中,只有4项取得了重大进展,40项有了一定进展,24项没有任何进展,而包括防止湿地损失、防止海洋变暖和酸化、确保用水需求、确保充足的淡水供应、防止洪水等极端水事件、减少和控制海洋污染、提高地下水管理、减少国家间水冲突在内的8项目标正在恶化。

  “中国的环境恶化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参与报告撰写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黄艺教授告诉记者,“未来,对水的关注将是全球环境的主要焦点,因此我国在港口建设、河流和海洋管理方面需要有前瞻性的布局。”

  在政策层面,《报告》评价了全球在大气、水、生物多样性、化学品四大方面的重大政策,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由于优先投资领域指向的是经济增长而非环境保护,面临政府改革动力不足、政策有效性较弱、低碳产业发展阻力较大等诸多问题。

  中国亟待解决水和化学品污染

  在不断恶化的8项目标中,有7项是关于水的。其中,淡水和海洋污染最为严重。

  《报告》指出,全球营养物质循环已达星球性边界,超过这个边界,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就无法恢复。

  “这意味着,全球水体缺氧和富营养化状况已十分严重,具体到中国亦是如此。”环保部国际合作司副巡视员涂瑞和说。

  所谓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含氧量下降,导致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营养物质还可导致淡水河沿海地区的有害赤潮,直接影响人类健康。

  《报告》显示,全球至少有169个沿海地区出现水体缺氧和富营养化,我国包括渤海、黄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在内的内海区域全部“沦陷”。

  对于内陆湖泊来说,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据了解,我国有近80%的内陆湖泊富营养化,其中约90%已接近中度富营养化程度。

  “除此之外,中国的湖泊正在萎缩,由此带来的水源供给和淡水湿地的减少都将成为未来制约我国城市化发展和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黄艺说。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