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8月27日
应急监测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是环境监测人员在事故现场,根据事故所发地的情况,用小型便携、快速检测仪器或装置,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做出定性、定量分析,从而确定出各种污染物的浓度、种类、污染的范围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等过程。
1) 应急监测的特点
 ①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间短不可重复的特点,应急监测必须及时有效,一旦错过事故发生的时段,以后监测的数据便不准确,不能代表受污染时的环境质量,应急监测也就失去意义。
 ②应急监测是一种特定目的监测,不同于监视性监测,事前无计划,事发后要求尽快展开监测,应急监测的任务一般是由事故发生地的监测部门来承担。并且要求监测队伍有着较高的监测能力。
 ③应急监测的直接结果是监测数据,它是仲裁部门对事故进行裁决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监测数据的科学性。
 ④开展应急监测工作耗费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巨大。
2) 应急监测的作用
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的首要环节。实施应急监测是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处置的前提和关键。只有通过应急监测,才能为事故处理决策部门快速、准确地提供引起事故发生的污染物质类别、浓度分布、影响范围及发展态势等现场动态资料信息,对有效地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将事故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限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急监测系统的正常有序运行就显得非常重要,良好的应急监测系统包括质量管理、组织保障、技术支持三部分。
3) 应急监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应急监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有以下几点。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危害严重,首先要强化预防措施,从源头上尽可能降低、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力争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减少并消除污染事故的危害,即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应急,事后处理,做出安全评价。
 (2)就近监测,建立应急监测网络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突发性、瞬间性的特点,应在有限时间内以各市环境监测站为基础就近应急,节约时间。同时建立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各省环境监测站为支援、支持的应急监测网络,加强数据交流,为应急监测提供准确数据。
 (3)有备无患,反应快速 平时做好监测人员、装备、技术等储备,一旦发生污染事故,能快速判断污染物种类、污染浓度及其可能的危害,把得到的资料反馈回应急指挥部,实施应急计划并将危害降到最小。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各地区产业结构不同,污染事故类型多样,仪器准备、技术储备可结合不同特点,有针对性、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工作,最终建立完善的应急监测系统。
4) 应急监测的实施要求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快速开展应急监测,准确提供防治依据是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只有增强应急监测反应能力,提高应急监测技术水平,才能保证应急监测的顺利进行。这要求在乎常完成大量繁琐而细致的准备工作。
 (1)建立应急监测的组织系统 建立应急委员会等权威的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应急监测的宏观规划,负责协调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应急技术组等相应的技术机构,负责应急监测的具体操作,各尽其职,从分发挥各部门各必威体育官方网站 的优势。
(2)建设应急监测网络 环保系统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而且要与各必威体育官方网站 监测站加强合作,协同作战,建立涵盖多必威体育官方网站 的监测网络,充分发挥不同必威体育官方网站 的专业优势,做到优势互补。
(3)建立技术储备体系 根据各地区因拥有某些危险物质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不同,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潜在发生源信息库,事故处理处置信息库与技术支持信息库。有针对性地进行物质储备,包括必要的应急监测设备、通讯设施及安全防护器材等;同时加强监测队伍思想上,技术上,业务素质上的培训,加强应急监测方法和技术上的储备。
(4)制定统一的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鉴于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突然性,要求应急监测在时间、空间上都要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结果。目前,在监测反应时间、监测点位布设、监测方法及仪器的选择、监测项目与频次的确定、监测数据的取舍等问题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严重程度评价标准不一,亟待尽快编制统一的监测技术规范并强制执行。
5) 应急监测组织保障
 应急监测组织保障,既考虑纵向的管理和支持,又要兼顾横向的联系与协作,实现监测资源的合理配置。成立应急监测领导小组,设组长和副组长,组长全面负责应急监测工作,制定监测方案,组织加以实施,并对应急监测结果的质量负责,副组长分别对各组实施质量管理负责,负责应急监测现场勘查、初步方案、监测采样的质量保证工作,对各行动组监测结果负责;成立应急监测实验室,负责实验室监测分析质量控制;成立应急监测技术协调组,具体负责应急监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及仪器、设备、交通等质量保障。各组及其责任人各司其职,共同对应急监测的质量负责。
6) 应急监测技术支持
 加强应急监测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建设,切实掌握引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特性及环境标准,建立快速监测方法、处理处置技术和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应急监测方案,并在调查研究基础之上,根据污染因子的特性,建立环境污染事故数据库和查询系统,为应急监测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如图所示。
 
 应急监测方案可以迅速提供污染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浓度和释放量等;估计污染的范围和程度。目前,应急监测技术不断发展,国外继简易检测管、检测箱后已出现了小型便携、检测分析快速且智能化的应急监测仪器与设备,我国应急监测技术也已经起步。目前应急监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快速检测管 检测管通过一个洗气瓶把水中挥发性污染物汽提至检测管中,通过比较检测管变色的长度以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德国公司生产的快速检测管有350个品种之多,利用检测管变色的长度可以定量检测的无机有毒气体主要有NH4、PH3、Cl2、HCl、HCN、HF、H2S、SO。和汞蒸气等,有机污染物质主要有甲醇、乙醇、丙酮、环己烷、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苯胺、易燃的碳氢化合物(石油烃、正辛烷)等。日本快速检测管也有160多种,可用于作业环境和污染应急事故的监测。国内生产的比长式气体检测管可检测部分无机气体及有机污染物的蒸气,诸如甲醇、乙醇、丙酮、丁烷、苯、甲苯等。
 (2)单项的简易快速监测仪器 目前在实际监测中应用最广,气体污染方面常用的有固定式的报警器和移动式的污染气体检测器,水质监测方面有pH计、电导仪、溶氧仪、COD速测仪、氨浓度测定仪等。
 (3)便携检测箱 在一个水质检测箱中装配有多种试剂和光电比色计,可以检测数十种甚至上百种化学成分。例如,某美国公司生产的便携试验箱,它包括了一台小型分光光度计、一台不间断数字滴定仪、便据式pH计、电导仪(总可溶固体测定)及试剂包等,可以测定水质的酸碱度、溴、钙、CO2、C1、电导、Cu、F、总硬度、T、NH3、NO2、NO3、pH值、SO42、Pb、Zn等,功能齐全。
 (4)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很适合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这种仪器一般备有PID(光离子化检测器)、ECD(电子俘获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或热导检测器等2~3种检测器。其中PID可检测无机和有机有害气体或蒸气,如烷烃类、芳香烃类、醛、酮类、醇类、醚类(硫醇、硫醚)及有机磷杀虫剂等。其灵敏度较高,一般较FID检测器高1~2个数量级,测量准确。ECD检测器可用于现场空气、水质、固体废弃物和土壤的快速监测,可测定卤代烃、硝基苯类、氯代苯类、有机氯杀虫剂等。此种仪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应急监测手段,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
 (5)实验室仪器 由于现场试验设备和分析方法有限,满足不了事故监测的要求,实验室分析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于一些特大的污染事故,污染物质成分复杂,污染范围大,需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以准确了解和掌握事故发生后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污染物质的种类、浓度和污染范围),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适用的实验室仪器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等应用于上机污染物检测,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及色谱-质谱法等用于有机污染物质的检测。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