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城市燃气系统抗震应急措施及灾后启示

作者:郝安佳 宋克农 罗贤成  来源:重庆大学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1月11日

摘 要:城市燃气系统遭到地震破坏,会引发严重的火灾、泄漏、爆炸、污染等次生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一直以来,燃气系统的抗震应急措施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事故概况、事故分级、事故应急处理及灾后启示等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燃气系统;抗震;应急措施;灾后启示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and Reflections for the City Gas Network after the Earthquakes


Abstract: After the earthquake damage to the gas Network,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personnel casualties are appeared  because of fire,gas leakage,detonation,pollution and so on. The anti-earthquake measures of gas Network are being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article,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analyses the accident case,accident classification,accident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and Reflections.
Key words: gas network; anti-earthquake; accident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reflections

0 前言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无数民用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垮塌或被埋。作为市政公用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供气系统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更严重的是燃气必威体育官方网站 的生产工艺及燃气本身具有的易燃、易爆、有害特性又决定了其事故的多发性,因此对居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和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可见正确认识应急救援的重要性,制订城市供气系统应急处置措施已无可回避地摆到各级燃气管理职能部门的面前。本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考虑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对于城市燃气系统应急措施及灾后重建提出意见和建议。

1 事故概况
1.1 地震对管道破坏的形式

    1994年的美国北岭6.9级地震,造成天然气管道破裂,并引发多处爆炸和火灾;在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由于管道破坏造成煤气泄漏,也引发了几十起火灾。一系列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燃气输配管道由于工程运行时间长,抗震设防标准不高等因素极易遭受地震的破坏。地震对输配管道本身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因发生断层运动,引起地层拉伸或压缩,造成管道的断裂,扭曲和屈折
    ② 管道在地震力的晃动作用下,甩落而造成断裂。
    ③ 因地震弹性波在地层传播过程中的拉伸压缩作用,使管道接口断裂,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承插口连接铸铁管
    ④ 管道在地震力作用下因三通,弯头等转向管件造成应力集中而断裂。
    ⑤ 管道与阀门等附件,构筑物连接处,地震时由于该处动力特性不一致而应力集中,导致该处管道损坏。
1.2 管道破坏引起的次生灾害
    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它不仅会使燃气输配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并会产生次生灾害,主要是因管道断裂造成燃气泄露,从而引发大火,当消防水源断绝时,后果更加严重。

2 事故应急处理
2.1 事故等级及等级响应

    按照突发燃气事故(件)的潜在危险程度和可能发展趋势,需要在预案中分类设置一系列预警级别,这样有利于对险情迅速定位和判断,避免虚惊一场或盲目大意。
2.1.1 事故等级
    参照建设部制定的《城市供气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按照燃气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燃气事故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 、Ⅱ级(重大) 、Ⅲ级(较大) 、Ⅳ级(一般)。

2.2.2 等级响应
    a:Ⅰ、Ⅱ级应急响应。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燃气事故,启动Ⅰ、Ⅱ级响应,政府视情况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由应急处置指挥部组织、指挥、协调、调度受灾地区应急力量和资源,统一实施应急处置,各级响应人员迅速到位,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及其应急力量及时赶赴事故现场,按照各自职责和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实施应急处置。应急处置指挥部应及时将燃气事故及处置情况上报政府。
    b: Ⅲ、Ⅳ级应急响应。发生较大、一般燃气事故,由事发地区县政府及燃气主管部门、市应急联动中心、市市政局、燃气企业决定响应等级,启动Ⅲ、Ⅳ级响应,组织、指挥、协调、调度相关应急力量和资源实施应急处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全力以赴,按照各自职责和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实施应急处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及时将处置情况报市政府或上级机构;超出其应急处置能力时,及时上报请求支援。
2.2 应急抢修
    燃气事故一般表现为泄漏、燃烧与爆炸。处置措施主要为:
    ① 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应监测现场气体浓度,如在爆炸浓度范围内,可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应立即在事故中心区域设置警戒线,在警戒区内严禁火种、手机通讯,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② 泄漏源的控制:关闭阀门、改变工艺流程、打循环、减负荷运行及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经测试现场符劳动条件后,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③ 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④ 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布置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⑤ 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