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车间安全管理调研报告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0月17日

一 、调研中发现和存在问题的现状
        基于已经表现和反映出不利于安全管理的问题,亟需进一步调研掌握实际,并分析、解决之,以利于安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深入发展,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服务。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部分作业区、班站管理人员在抓安全教育培训上,对职工自觉学习掌握、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考虑较少,针对性指导不够、方法不多、层次不清,督促学习的力度不大。各班组以及职工间的安全教育水平与发展不平衡,部分职工对安全学习的意义认识尚有差距,机械背诵条条款款、结合实际理解较差,因方法不当、学习能力等原因进而感到学习吃力,成效欠佳。
            2.深入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任务依然较重。部分职工思想认识上与管理层面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出不适应。一些职工认为工作中要写要记要背要说的东西太多、程序烦琐,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同时又担心在这些方面出现疏漏或错误,容易导致被考核,感觉所受到的管理压力大。
        3.职工密切关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改革、生产检修主辅改制。支持改革,但也希望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能相协调,有好的期盼也有更多的各种担忧,对于未来能否得到较好结果感到很不确定。
        4.对现有的安全管理考核制度规定及执行理解上,大多数职工认为,搞好企业,考核是必要的,对“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有广泛认可。同时,也有相当部分职工谈到这样的看法,现在基层职工对收入是普遍感觉较低,而现有的考核条款大多又偏重、与低的收入比例不谐调,经济压力大,对较重的考核能否真正使人心服、能起到多大的正面效应、会不会产生心理逆反,有疑惑、不全认同。
        二 、存在问题的简要分析
        1.部分作业区、班组等基层管理人员本身,可能因生产任务重,或出于对于安全的成绩见效不明显、费力不一定讨好等认识,对搞好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实质,认识还不到位;或仍然受到粗放式管理思维惯性影响,加之生产建设任务重,忽视了或缺乏对一些相对落后职工的帮教耐心、信心、专心,低估了人的能动性、可塑性。
        2.对于现代安全管理的必要程序与技术手段的意义与好处,可能存在宣传不甚透彻,基层少数职工还有模糊认识,个别职工甚至有认为是上面搞政绩、搞形式主义的错误理解。这些职工虽然也在执行制度,但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抵触情绪,难免影响制度执行成效。
        3.职工关注企业制度建设和改革,本身不可避免也勿须避免。对此,打个比方,对于现在人们往往是“我已失半杯水”而非“我还有半杯水”的思维模式,值得思考。又为什么往往不愿意去开源“打井”或“建管道”引来更多的水呢?其实,这些思维从侧面反映了社会转型阶段面临的现实,关键在于目前对此类问题的教育引导还比较缺乏。
        4.管理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严格管理的初衷,稍不注意,实际就往往被扭曲,规章制度的具体执行,同样是一门科学与艺术。职工之所以对严格管理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说明在制度执行方法上必须改进,制度本身也可能需要更加科学与不断完善,但需要时间与机会,甚至需要付出牺牲和代价,这是个永恒课题。
        三 、处理问题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1.必须持续加强对管理者特别是作业区、班组骨干层面的教育培训,首先应该使基础管理执行层具备与当前管理形势要求相适应的执行能力,与时俱进,能够并有积极性去“正确的做事”。
        2.可能存在“正确的结果不一定来自正确的程序”现象,但是,我们应该坚信“正确的程序执行一定会导致程序设定的结果”,需要加大对已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科学管理方法的宣传力度和宣传针对性,努力减少非科学得来的所谓“冒险经验”的不利影响。用人的生命与健康来证实的经验代价太大。
        3.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建议企业内部的有权机构将企业已有的发展与规划、制度的革新等具体的信息,通过正确的渠道,选择把握好时机,发布可靠的消息,稳定职工队伍,进而为安全工作的稳定创造良好条件。对于没有谱的谣言,要重视其负面影响,迅速审慎应对;对确有其实的,虽启动但尚未最终敲定的事,要积极、策略、把握时机的加以正面引导,切忌坐失良机或不做反应造成被动。
        4.应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管理执行者本身的管理和激励。注意选好突破口,循序渐进,积小胜为大胜。一定要注重管理规章执行的公正、公平、公开,重视将管理与教育并重落到实处。要给予违规者申辩、诉求的机会,避免粗暴简单解决问题,要以理服人、用情感人。
        5.要相信教育转化的能动力量,关键是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树立人的思想与素质可以提高的信心,坚持教育长抓不懈的恒心,努力践行因才施教的专心,正确处理好“使用与培训”的关系,舍出必要的时间、精力、经济,得到安全环保长治久安的硕果。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动产生于动机,而动机来自人的需要,人的需要又是多种多样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气候里,在安全管理的技防、物防举措,还或多或少暂时受制于经济实力的条件下,要搞好安全管理,还在于牢牢抓住“人”这个根本。我们确有必要围绕现有的管理制度与实施,去认真研究职工的思想和行为表象,积极应对每个人的不同“需要”,切实达到管理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机械必威体育官方网站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编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