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消防官兵的自救训练的探讨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14日
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坍塌事故,无情地夺起了二十位消防官兵的宝贵生命,而对如此惨遭烈的火灾扑救,除带给我们无限的悲伤也留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深思。从一名被压27小时的消防战士幸运生还过程,我们当思考一个问题——消防官兵的自救。

众所周知,消防队员所从事的灭火救手援工作中一种高危险性职业,战斗中出现战斗人员伤亡在所难免,然而一旦出现建筑物突然坍塌致使消防人员被埋压或被困的严重事故,如何开展求生自救,这将是我们应予以高度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它同时对于今后的消防业务训练开展也提出新的挑战——自救训练。

自救训练应该练什么?怎样练?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做到训练必须有针对性。要针对灾害中可能发生或出现的各种灾害取相因子取对人体的危险性,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保护、延缓生命的措施,组织开展训练。对于衡阳“11·3”事故中,一名消防战士深埋瓦砾中27小时后幸运生还,也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那根粗壮的水泥柱为我们的战士起死回生起了很大作用,侥幸救了被埋压战士的一命,其实当我们在听辛存者者讲述他和战友们在被埋二十多个小时,挣扎在死亡线上如何求生的自救的时候,不难发现努力保持头脑的镇静和减少体力消耗,依靠强列的求生愿望和意念的支持,并积极排除身边周围的障碍物,展开自救,对阳终争取营救时间,延缓生命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从处置其他大量的工程或自然灾害事故的经验教训中分析,也会得出同样结论,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对身处绝境下被困者的生存状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现代灾害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各种灾害因子对人体各系统均会造成直接的伤害,可直接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脑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能量代谢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精神创伤等,机体衰竭的最终结果即是导致生命死亡。而在这个逐渐衰竭的过程当中,人体的生理、心理素质不同,对灾害的伤害反映程度、抵抗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尽管我们知道,人体的灾害环境下耐热极限、抗寒潜能、耐饿潜能、对缺水的耐受能力、忍受疼痛的能力,呼吸潜能、心理生理反映等是有限的,但在不同的人的身上所反映的程度会因人而异,有人会忍受强一点,有人弱一点。有人感受强一点,有人弱一点。出现这种差异性一方面是个体本身天性体征决定的,另一方面,耐受力弱是个体后天生活环境中缺少挫折和磨练形成的,导致在突如其来的挫折面前,心理承受力下降,心理意志脆弱,容易采取和选择妥协和某种有利妥协的心理暗示,放弃积极理性的抗争,或者出现失去理智、精神崩溃等现象。毫无疑问,人的体质和心理素质有望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或心理矫正,做到能自我适度的心理释放和调节。正因为如此,自救训练的内容,就应该着眼于灾害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拟定,确定相应的训练标准及要求。从消防人员作业过程来看,可能遇到了灾害或各种危险情况都可能出现,因此消防人员的耐热训练、抗寒训练、耐饿训练,耐喝训练、缺氧下的呼吸训练、心理稳定性训练、创伤急救训练等应该成为自救训练的内容和研究课题。

必须指出,自救训练与救人救训练(目前开展的救助或急救训练想定被救对象是他人),有着本质意义上的不同,无论是训练的目的性还是侧重点方面,二者都有明确的区别。自救训练是以消防员自身被困险境作为假设对象,救人训练是以他人被困作为假设对象,更重要的是上述两种假设情况下消防人员自身状况、体能、心理感受都不同的。所以自救训练与救人训练不可混淆和替代。

自救训练的方式,应采取体能训练与模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首先以模拟训练的方式为主,模拟状态设定为与外界隔离、封闭的空间内,高温、寒冷、缺氧、饥渴、突然出现坍塌的场景或环境下,训练队员的应变和处置能力(模拟训练设施内必须设有完备的监控系统,便于观察队员的训练活动情况)。其次,加强平时的体能训练,应该说体能训练是自救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自救训练的基础性训练,只有平时注意科学安排体能训练内容,加强队员的身体锻炼,才能在身体的力量、柔韧性、耐力、协调性、肺活量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消防队员在灭火抢险救援的作业过程中,或被困险境中,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做基础,积极抵抗灾害的威胁和伤害,为自救和延缓被人解救的时间创造条件。

总之,自救训练问题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关心和重视,特别是在未来的消防训练的科目中适度开展这样的训练和研究很有必要。

(石水中 罗斌)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