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实施危险性预先分析 保障装置检修安全

作者:黄柏 王海燕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3月09日

 一、危险性预先分析

  危险性预先分析是在一项工程活动(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之前,首先对系统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出现条件和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所作的预先分析。其目的是防止采取不安全的技术,避免使用危险物质、工艺和设备,如果必须使用,也可以从设计和工艺上考虑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从而使这些危险因素不致发展为事故。它的特点是做在行动之前,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损失。

  1.分析步骤

  危险性预先分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熟悉系统。在对系统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对系统的工艺流程、操作运行条件、周围环境等作充分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由熟悉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讨论研究,根据以往的经验、资料及同类系统发生过的事故信息,预先考虑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

  (2)辨识危险因素。根据事故致因理论,辨识能够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使系统完不成任务的危险因素。

  (3)找出危险因素产生的原因和由危险因素发展为事故的条件。

  (4)确定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和防止事故的安全措施。

  2.危险因素的辨识

  要对系统进行危险性分析,首先要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所有危险因素,即危险因素的辨识。为了能够尽快辨识危险因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从能量转移考虑。能量转移论认为,生物体()受伤害是能量转移的结果。从能量转移论出发,事故的三要素是:能量、转移途径和受害对象。由此,我们可以断言,凡是有能量积聚的地方就存在危险因素。能量既可以在受控的情况下,做有用功,生产产品,为人类服务,又可能在失控状态下,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病和财产损失。因此,在对一个系统进行危险因素辨识的时候,首先要辨识系统内存在的各种类型的能量,以及它们存在的部位,有无发生能量失控转移的可能,这种转移影响范围内的受害对象是什么?等等。在按照能量转移论辨识危险因素时,既要找出能够引起人体直接伤害的各种能量的类型,如机械能、电能、热能、势能、辐射能等,还要找出能够使人体内部能量交换发生障碍的能量,如化学能、热能、缺氧等。

  (2)从人的操作失误考虑。一个系统运行状况和危险程度,除了机械设备本身的性能、工艺条件外,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人的可靠性。特别是,由于受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设备本质安全程度低,在系统运行中必然存在程度不同的危险因素。这样的系统尤其要靠人来控制危险因素,防止其发展为事故。这样,人的操作行为的可靠度对系统安全性有着更加重要的影响。然而,人作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失误概率要比机械、电气、电子元件高几个数量级。这就要求,在辨识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时,还要根据工艺要求查找偏离正常操作标准而引发事故的误操作。

  (3)从外界因素考虑。系统的安全状况不仅取决于系统内部的人、物、环境因素及其匹配状况,有时还要受系统以外其它危险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外界发生事故对系统的影响,如火灾、爆炸;也有自然灾害对系统的影响,如地震、洪水、雷击等。尽管外界危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危害却很大。因此,在辨识系统危险因素时也应考虑这些因素,特别是处于设计阶段的系统。

  3.危险等级划分

  为了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按照轻重缓急采取安全措施,有必要对危险因素划分危险等级。一般按事故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

  (a)1  安全的,尚不能造成事故。

  (b)2  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当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c)3  危险的,必然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立即采取措施。

  (d)4  破坏性的,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多人伤亡,系统损毁),必须立即排除。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