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全员安全管理方法探索

作者:张慧红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1月18日

 引言

  在煤矿生产中,安全工作是个永恒的主题,是企业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从系统工程的原理出发,全方位多因素地探索适合不同矿井的安全生产模式和方法。

  1事故形成条件及其致因

  由于煤矿生产的作业场所狭窄阴暗潮湿,地质条件变化很大,安全工作自然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所以人们将事故的形成条件分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上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过程中,管理上的缺陷加上物的不安全状态形成事故的隐患,若人的不安全行为触及事故隐患,则会发生发生伤害事故,在“人、管、物、环”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一个正方形来表示:人的行为、管理、物的状态和环境各占一边,并且长度都相同,四个因素是相互牵连的,但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管理。所以说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根源,环境的因素是条件。

  任何一个事故都可以分成5个要素:伤害(损失);意外事故(事故);加害身体(介质);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事故发生的步骤与上述相反,首先是间接原因产生直接原因,又通过加害物为介质,导致事故的发生,最终造成人员的伤害和财产的损失。因此根据事故的四个条件和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预防事故建立新的管理制度时,必须切断它们的联系,排除间接因素。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责任到人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要制定各部门,各工种和各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切实可行的量化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使安全管理工作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国50多年来的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践证明,所有的工伤事故都能在管理的失误上找到依据。常村矿各级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才提出:“抓安全就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的具体体现;是维护发展职工切身利益的最有效行动;不抓安全就是渎职,就是犯罪”的理念。安全工作的好坏,关键在领导。领导工作体现在踏实,深入的工作作风上,工作作风反映在行动上。矿管理层要求机关管理人员转变作风,做到“三个面向”,即“面向基层提高服务意识,为领导当好参谋;面向现实,针对安全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想办法,抓落实;面向未来,从专业化管理的角度超前考虑”。

  各单位领导干部积极深入基层,深入井下,现场指挥,强化现场管理,坚持24h安全生产不间断,狠抓薄弱环节的安全管理,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处理不生产,措施不落实不生产”推动了规范化管理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