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生产环境中的振动与安全

作者:刘德智 梁工谦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07日

 1.振动对人的心理影响
  
  (1)对视认知能力的影响。振动的物体振幅较大时,由于视野抖动不稳定,可影响视觉准确度和仪表认读的正确率。振动频率为3~4Hz时,人眼肌的调节能力失调,物体在人眼底视网膜成像开始模糊,使视觉的准确性下降,并随着振动频率增加继续下降。人体接触振动时,人的视认知能力也有类似的现象,尤其是振动频率与人的头部、眼睛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共振所致的视认知能力下降会更加明显。振动频率为8~10Hz时,由于头部、颈部共振引起眼球被动运动,从而使视力下降;振动频率高于20~25Hz,可引起眼的共振(眼球固有频率为18~50Hz)。
  
  (2)对人的运动操作能力的影响。振动可使人的运动操作能力降低。在实际作业中,常见于飞机驾驶员、雷达站工作人员等的操作。低于20Hz的振动,运动操作工作效率的降低与传递到机体的振动强度有关,振动越强烈,工效越低下。研究结果表明,低频率(5~25Hz)、低加速度(0.2g—0.3g)的振动,能降低人从事某些精密控制作业的效能。振动的方向对不同方向的操纵活动也有影响。振动的振幅越大,对追踪操作能力的影响也越大。实验结果表明,受垂直振动的人,其手眼协调动作时间随着振动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尤其在3Hz时此种手眼协调能力下降较明显。此外,有人认为,在振动环境条件下,人的追踪操纵能力下降与人的视敏度下降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3)振动对信息加工能力的影响。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振动对人的信息加工能力影响不大。但有些学者认为,振动对信息加工能力的影响主要是干扰了视觉,从而影响知觉。虽然如此,有的研究者指出,5Hz、低加速度的垂直振动有助于长时间从事监视工作的人员保持警觉。
  
  (4)振动对人的舒适性的影响。当全身振动频率低于1Hz、加速度小于0.3g时,对人有一定的松弛作用,但随着振动频率和加速度增高,可引起人体不适感。在2~20Hz、1g加速度时,最常见的症状有弦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等。实验结果也予以证明,受垂直振动时,人的平衡能力降低,而且与振动频率有一定的关系。
  
  振动对人的心理的影响与振动的基本物理参量(如频率,振幅等)有一定联系,主要是影响认知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从而影响工效和安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