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违章的心理因素

作者:梁亚伟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03日

 河南石油勘探局安全培训部在培训前的调研中发现,有个别学员反映出如下看法:“认真执行安全规程的人是胆小怕事”;“按安全规程操作多麻烦,我违章那么多次不是也没出事故吗”;“别人这么做也没出事,不要紧”;“当初我为生产不顾一切,负了伤还算我违章,一点功劳没有,还要受罚?”这些想法反映出造成事故发生的心理因素。
  1、省事心理。嫌麻烦,图省事,总想以较少的付出获取最好的效果。但在安全生产方面却常常引起不良后果。许多因违章造成的事故都是在嫌麻烦、图省事、省力气、少出汗、走捷径等心理作用下发生的。殊不知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才是既省力又省事还出效果的真正捷径;因为安全规章制度都是前人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我们没有必要再去验证。
  2、侥幸心理。有些人在几次违章后没发生事故,就以为永远也出不了事故。这是把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出事的必然性混淆了。
  3、表现心理。有些人技术差、经验少,却喜欢自我表现,以求改变不被人重视的处境。不懂装懂,硬充好汉;还有一种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违章习以为常,满不在乎。虽然预见到违章可能发生危险,但盲目自信,甚至用冒险炫耀自己的技能,把蛮干当本事。有表现心理的人在工作中既想做好工作,又想引起别人注意,注意力分配不当,会因失误而造成事故。
  4、经验心理。习惯性违章是经验心理的一种表现。过分相信直接经验的人,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不容易接受新的防护装置或新的操作法。“这几年都是这么干的,也没出事啊!”、“我师傅就是这么干的,也没出事啊!”这就是经验心理在作祟。
  5、从众心理。这是适应群体生活的一种心理反映,不和大家一致就感到有压力。如进入作业现场应该戴安全帽,如果多数人不戴安全帽,少数戴安全帽的人可能受到奚落或嘲笑。为了避免精神上的孤立,于是“少数服从多数”。这种心理像传染病一样威胁安全生产。但如果在一个安全秩序好的单位,从众心理又可以起到巩固安全秩序的作用。
  6、逆反心理。在工人与领导关系紧张的时候,工人常常产生逆反心理:“你叫我这样做,我偏那样做。”有逆反心理的人往往负气大于理智,以至违章造成事故。
  7、抢时心理。为赶任务、抢时间而违章蛮干。任务越急、时间越紧,越容易出差错,越应注意安全,越需要专人监护。但在实际工作中常为赶时间抢任务而省略安全措施,免去必要的检查,因人手紧而取消监护人员,以至因多人违章而造成重大事故,一些炼化生产装置在检修中发生的事故多与此有关。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