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熔铸车间铸造工操作规程

  
评论: 更新日期:2009年12月20日

一、工艺规程:
1、铝液在炉内必须经过除气除渣处理。
2、铝液在铸造前必须经过过滤板或过滤布过滤。
3、铝液在进入铸造机前,温度控制在690℃至710℃间。最高不得超过720℃。
4、充液及保持时间、25S—30S铸造速度Φ115mm铝棒,160mm±10mm/min,Φ90mm铝棒180mm±10mm/min。
5、铝液必须经过铝钛硼变质处理。铝钛硼剂量1.5kg/T,铝钛硼丝速度Φ9.5mm,650mm/min。
6、流槽、分流槽、转接板、套管及引锭头必须干燥。
7、分流盆、转接板及套管必须薄薄地涂上一层滑石粉。
8、石墨环涂上猪油或植物油。
9、冷却水必须经过小于1mm过滤。保持水温低于35℃。
10、铝合金成份按《内控标准》控制。

二、操作规程:
1、吹干引定头。
2、放平铸造台。
3、放松起动装置钢丝绳。
4、引定头上升至起动位置(引锭头顶离石墨环下端3mm、即平行于四角的顶杆)。
5、拉紧起动装置钢丝绳。
6、装好起动闸板。
7、打开排水阀。
8、开水泵、将水量调至铸造水量。
9、确认水没有涌进引锭头。
10、打开塞头放出铝水。
11、铝水上升至流槽顶约20mm时,提起闸板,计时。
12、尽量缩短充液时间,当铝水充满全部套管后,关闭排水阀,充液及保持时间到后,起动铸造机下降。
13、在起动铸造机以正常铸造速度下降的同时,应确认引锭座在下降方可停止操作,若没有下降用手扳动起动装置,确认引锭座在下降方可停手。
14、在铸造过程中,下降速度、进水水量、铝液温度要稳定。
15、铸造达到极限长度以前,塞上熔炉塞头。
16、当全部铝液到离开套管时,打开排水阀,同时必须用扒子将套管口及分流盆的铝扒开。
17、全部铝棒离开结晶器约300mm,停止下降。
18、继续通水约2分钟即可停水。
19、倾侧铸造台,升起铝棒约1米,吊棒(吊棒必须使用专用吊具整排吊起,不能用钢丝绳捆在一起吊棒)。
20、整理铸造台,准备下一次铸造。

三、铸造安全指引:
1、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穿戴上以下安全用品:面罩、高温鞋、高温手套、布帽、牛仔布工作服、棉质袜。
2、所有人员必须经过铸造培训才能上岗。
3、所有有耐火材料、工具必须干燥。
4、前后接铝液铁桶必须干燥无杂物,有足够的容量。
5、水塔水必须足够。
6、引锭头无水干燥。
7、铝液温度正常,按工艺设定铸造速度。
8、铸造水量足够,水温、水质无问题。
9、深井有足够的深度,有1.5米以上的水。
10、严格控制充液及保持时间。
11、有足够的塞子塞棒。
12、起动前起动装置的钢丝绳必须拉紧。

四、质量控制:

1、中心裂纹:产生原因
①铝液超温。②水量不足或水温过高。③铸造速度太快。④细化剂不合格。⑤结晶器水路堵塞。⑥铝合金成份不合格。⑦铝液过烧。
2、表面冷隔:产生原因
①水温过低或水量过大②铝液太低温③铸造速度太慢。
3、表面竖向拉花:产生原因
①转接板与石墨环间有隙。②石墨环损坏或老化。③石墨环下端结晶器损伤。④转接板与套管间接缝漏铝。⑤石墨环无上油。⑥冷却不足。
4、铝棒弯曲:产生原因
①铸造温度过高或水足。②引锭座水平未调好。③四条钢丝绳张力大小不一致。④塞的铝棒太多或太集中。⑤铸造过程中人或物碰着钢丝绳。⑥铸造速度不稳定。⑦轴承损坏。⑧棒头弯曲可将起铸速度设定为铸速的75%,下降50mm后调至正常铸速。⑨钢丝绳新旧不一,不是同一卷钢丝绳。
5、表面气泡:产生原因
①铝液炉内除气不充分。②结晶器漏水。③耐火材料含水未干燥。
6、起动时漏铝:产生原因
①引锭头不在起动位置。②充液时间过长。③充液及保持时间不对。④铝液温度过高。⑤忘记关排水阀。⑥水量不足或水温过高。
7、竖向白线:产生原因
结晶器部份水帘(小孔)堵塞。
8、铝棒弹开冷却水:产生原因
①铝液温度过高。②起动前充液及保持时间不足。③起动下降速度过快。④结晶器堵塞。⑤水量不足或水温过高。⑥忘记排水阀。
9、断棒、铝液在套管中凝固:产生原因
①铝液温度过低。②充液及保持时间过长。③塞棒太集中。④铸造速度太慢。
10、铝棒晶粒粗大:产生原因
①细化剂不合格。②铝液超温。③冷却水不足或水温过高。④铸造速度过快。⑤铝液成份不合格。
11、铝棒产生羽毛状晶:产生原因
①细化剂不合格。②铝液曾过烧。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