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

作者:周富一  
评论: 更新日期:2009年11月18日

  1.3.4体系建立之前要先进行“初始状态评审”: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实施初始状态评审,对现有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现状,执行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情况和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评价。

  初始评审应针对以下具体内容进行:收集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对其适用性进行确认,对遵守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并编制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对现有的或计划的作业活动进行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结果清单,尤其是对重要危险因素的确定和评价做到心中有数;确定现有措施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够消除危险或控制风险;对所有现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习惯做法和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分析以往的事故情况以及员工健康监护数据等相关资料,包括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的统计和趋势分析;现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人员的职能分配与适用情况。

  根据本企业作业活动的性质,选择适合于初始状态评审的方法。一般采取询问、座谈、检查表、直接察看和测量、现有资料分析等形式。

  初始状态评审工作,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必要时与员工及其代表进行协商交流。

  初始状态评审的结果应形成文件,并作为建立体系的基础: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原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式的可行性、有效性,确定哪些管理办法可以在新管理体系中继续使用,并满足体系规范要求;找出原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式在构成、运行、协调、监督中的缺陷,为编制新的管理体系提供调整依据。

  1.3.5根据规范要求和“初始状态评审”的结果编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

  1.4体系建立应注意的问题

  1.4.1企业在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前,就存在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过程和资源。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不能全面否定过去的做法,一概推倒重来,应按照体系规范的要求对企业原有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式加以规范,调整、补充和完善。

  1.4.2建立动态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持续改进。即根据体系规范要素所规定的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及管理评审等环节,不断改进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每经过一个新的循环,都要进行目标和指标的更新,调整体系中存在的不适应的功能,实现体系的不断完善;体现出动态、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特点。

  1.4.3建立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应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企业自身的特点。企业在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应结合自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实际来实施规范的要求,做到切实可行,真正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达到强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目的。

  1.4.4应与其它管理体系实现一体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活动逐步与国际接轨,一个企业往往存在着几个管理体系并存的局面。企业在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在机构调整、职责分配、相互协调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使各类管理体系既有相互独立性,又互相协调配合,互相兼容。

  1.4.5建立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应将重点放在遵守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降低风险,保护员工安全健康方面,并使之成为全面管理的一部分。

  2体系的运行

  2.1基本要求

  2.1.1体系建立完成后,从发布之日起,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就应严格、认真地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执行。建立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力图通过企业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及管理方案,在落实职责分工和资源配置的条件下,对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活动进行程序及文件化的控制,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改善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绩效。体系建立与运行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实施的程度和效果。

  2.1.2切忌重视体系的建立、忽视体系的运行和持续改进。应避免:从企业领导的思想观念上,认为是出于开拓市场的压力,不这样做不行;把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只定位于(或通过各种手段)取得外审证书,满足市场竞投标的需要。不认真推动体系文件的学习、贯彻和执行,没有转变管理观念,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现代安全管理方式接轨。

  2.2体系文件的分发和定位

  2.2.1体系文件是企业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具体准则,是按体系规

  范要求制定的,是对企业内部各个岗位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法规性文件。

  2.2.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是有针对性和分层次的,企业内各个岗位都应有其主导文件和相关文件。要使体系有效地运行起来,必须使必要的体系文件分发到位。

  2.2.3体系文件分发的一般做法是:成册的、编有受控号的体系文件,主要分发给企业领导、部室和基层单位领导及基层安全员:部分成册的、无受控号的体系文件,分发给上级部门和重要相关方(如甲方、承包商等);对基层班组和重要岗位,以复印形式发给相关适用文件。

  2.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全面教育和培训

  2.3.1体系的运行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各个岗位的人员只有理解了程序化、系统化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及个人在其中的作用,才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其管理活动。

  2.3.2全面教育和培训是体系开始运行的第一步,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体系文件的内容,包括对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的理解以及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的内容和要求;企业基层单位和部室、各岗位人员在体系中的职责和权限;相关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条款内容等。

  2.3.3体系文件的宣贯培训、学习掌握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必须有长期的打算,有详细的计划和安排,以下几个方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各个层次应学习、掌握哪些文件内容;每个阶段应学习、掌握哪些文件要

  求;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应如何学习和遵守;培训方式、方法等。

  2.3.4企业层次的宣贯和培训:由培训主管部门组织、安全管理部门配合,要求企业领导、部室长、基层领导、安全员及班组长等相关人员参加。培训主管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要分工负责,认真备课,有针对性。主要讲述一些共性的问题,如:企业体系文件的基本组成,各个层次都有哪些具体的文件;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如何实施和落实;公共程序或作业文件以及表格或记录的填写要求;在体系运行中的有哪些具体要求,并解答运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等。

  2.3.5基层单位和部室组织的相关培训。

  人数较少的司要求全员参加,人数较多的或工种复杂的可分期、分工种类别进行。培训组织者或主讲人也要认真备课,做充分的准备,使每次的学习都有针对性,能够取得一些效果。主要讲述与本单位(部室)有关的、适用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包括自己制定的)。每次的学习内容不要求多,视培训时间的长短,一次学习1~2个文件,使参加学习的人员弄明白文件中的职责要求,具体作业或活动中的步骤和程序,是否需要做记录、填表,对与自己相关的具体操作和管理要求更应该注意理解和掌握。结合具体情况,分班组的基层单位:应要求班组长经常(利用周会等)组织班组成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如:与危险辨识、协商交流、事故报告、应急响应等相关的程序文件,与直接操作相关的作业文件等;基层领导或安全员定期对班组学习进行辅导和检查。不同层次的学习培训都应做好相关记录。组织者、何时、何地、参加人员、学习培训内容、效果、存在问题等都要记录清楚。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