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解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2月06日


  ④ 确认所采取的纠正及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这些程序应要求,通过实施前的风险评价过程对所有拟定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评审。任何旨在消除实际和潜在不符合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风险相适应。
  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引起对成文程序的更改,组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
  一个组织即使建立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在其活动过程中同样还会发生事故、事件、不符合。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一定数量的事故、事件、不符合是正常的,但在事故、事件、不符合发生后,如何总结、分析经验教育,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类似及其他的事故、事件、不符合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证完成如下方面内容的任务:
  ① 处理和调查事故、事件和不符合;
  ② 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由事故、事件和不符合产生的影响;
  ③ 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④ 对所采取的纠正及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
  对于某一具体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有可能会给组织增加新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要保证将新的风险控制在组织可接受的程度,在所在拟定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前,必须对其进行风险评价。
  组织内所产生的各种事故、事件、不符合的问题严重程度和伴随的风险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针对特定的事故、事件、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或预防措施,无论是行政、管理措施,还是技术措施,都要与其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风险相适应。
  对于组织所采取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往往会引起对组织原有程序文件的修改,修改后的程序文件是组织的最新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对其遵照实施也是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过程的一部分。对程序文件的修改,组织要有记录。
  (3) 记录及记录管理
  组织应建立和保持程序,用来标识、保存和处置职业安全卫生记录以及审核和评审结果。
  职业安全卫生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中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保存和管理的职业安全卫生记录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记录。
  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其体系及自身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记录是组织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所不可缺少的客观事实的文字或数字记载,有了记录才使得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开展过程更具可追溯性,从而获得有益的经验信息,更好地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记录也是组织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供第二方或第三方认证审核的见证,通过记录的审核可以具体地了解组织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及有效性;可以协助组织在内部审核时发现体系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性质而采取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记录包括:
  (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清单;
  (2) 组织适用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3) 培训记录;
  (4) 协商与交流记录和相关方投诉及处理记录;
  (5) 文件修订记录;
  (6) 运行过程记录;
  (7) 监测记录;
  (8) 设备检修校准记录;
  (9) 紧急情况及应急措施记录;
  (10)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
  (11) 分供方、分承包方等合同文本及相关记录;
  (12) 内部审核记录;
  (13) 管理评审记录。
  对于记录的管理,应达到如下要求:
  ① 记录应按规定要求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可涂抹,标识明确,便于查阅;
  ② 根据记录的内容,落实保管单位,分别由专人保管,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
  ③ 确定记录主管单位,统一造册,规定保存期限,加强监督管理,由授权人员进行记录的销毁。
  ④ 审核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案与程序,目的是:
  ① 判断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否:
  1) 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计划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2) 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
  3) 有效地满足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② 评审以前审核的结果;
  ③ 向管理者报送申核结果的信息。
  组织的审核方案包括时间表,应立足于组织活动的风险评价结果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审核程序中应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方法和能力,以及实施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
  如果可能,应由与所考察活动的直接责任人无关的人员来完成审核。(注:这里"无关的"并不是意味着来自组织外部)
  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除了常规的绩效测量与监测外,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还要对其进行一次系统、完整的判定,看其是否符合原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计划安排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以及是否有效地满足组织的方针和目标。完成上述判定任务,需要一个采用一定方法的、程序化、系统化的经验过程,即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组织的自检过程,其目的就是评价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向最高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以此作业管理评审的依据。组织的内部审核由内部审核组来完成,内部审核组成员一般由组织内部挑选具备所需条件的人员,经过有资格的培训机构培训后组成,也可以聘请外部人员来担任。
  组织的审核程序文件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 确定审核目的和范围,明确审核要求,为制定审核计划提供依据;
  ② 规定审核的频次,根据经验,每年可进行1~2次内部审核,但其时间间隔最长不要超过12个月,一般在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初期,其频次可以多些;
  ③ 确定审核的方法,内部审核一般有集中式,即每次内部审核可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全部要素的审核;滚动式审核,即按要素、逐部门地进行审核,时间可以长些;
  ④ 制定审核计划,其中包括编制审核工作文件,如检查表、不符合报告表及跟踪检查表等有关文件;确定审核日程安排等;
  ⑤ 明确实施审核的职责和权限;
  ⑥ 现场实施审核及跟踪检查;
  ⑦ 向最高管理者提交审核报告,以供管理评审。
  3. 2.6 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定期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供管理者进行评价。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
  管理评审应根据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方针、目标以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
  为了保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定期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进行评审和评价。
  管理评审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运行中重要的一环,是PDCA模式的改进阶段,是依据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运行的结果来检查和评价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实施的充分性、有效性及持续适用性,以便调整和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最终达到使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职业安全卫生绩效的持续改进。管理评审实际上就是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改善职业安全卫生行为的过程,其评审的结果又是下一轮PDCA运行模式的开始。
  标准对管理评审有如下一些要求:
  (1) 管理评审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召集,各职能和实施运行部门的主管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的评审与评价活动,一般多以会议方式进行。可以与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或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以及组织其他相关活动相结合。
  (2) 管理评审应定期进行,其时间间隔不能超过1年。管理评审是在组织内部审核结束后进行,因为内部审核的结果是管理评审重要信息来源之一。
  (3) 管理评审实际上是组织最高管理层的决策会议,评审的范围应该全面,能覆盖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所有职业安全卫生问题,但也不必在一次评审中涉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休系的所有要素,需要时评审过程可以持续一段时间。
  管理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 评价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
  可以根据下列一些方面来评价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以判断是否需要对体系进行更改和完善。
  ① 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变化;
  ② 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变化;
  ③ 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
  ④ 相关方愿望和要求的变化;
  ⑤ 市场需求的变化;
  ⑥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运行中得到的严重经验教训;
  ⑦ 其他有关因素。
  (2) 评审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① 评审是否满足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要求,是否实现了目标要求,是否取得了预期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② 评审内部审核的发现,是否采取了纠正与预防措施,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全过程是否得到了改善,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③ 评价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否已形成了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否改善了职业安全卫生行为,是否达到了持续改进的目的。
  (3) 管理评审的结果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体现了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依据管理评审的结果:
  ① 确定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机遇,抓住关键因素,增强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② 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
  ③ 提出或修订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PDCA运行模式新一轮的奋斗目标;
  ④ 最终结果应形成文件。
  3. 3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及系统化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包含着实现不同管理功能的要素,每一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独立发挥作用的,要素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结构化的管理体系,所以各个管理要素综合起来考虑,协调一致,系统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组织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目的,是辨识组织内部存在的危险源,控制其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风险控制主要通过两个步骤来实现,对于组织不可接受的风险,通过目标、管理方案的实施,来降低其风险;所有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风险都要通过运行控制使其得到控制。职业安全卫生风险是否按要求得到有效控制,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绩效测量与监测,对其进行检查,从而保证职业安全卫生风除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目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绩效测量与监测,这些要素成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一条主线,其他要素围绕这条主线展开,起到支撑、指导、控制这条主线的作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