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机械伤害人身伤亡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22年09月25日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

对设备检修工艺以及检修设备的构造不熟悉、使用工器具的不符合国家要求、工器具的使用方法不正确、设备的维护检修质量差或不及时等,均有可能造成机械伤害。机械伤害类型包括夹挤、碾压、剪切、切割、缠绕或卷入、或刺伤、摩擦或磨损、飞出物打击、高压流体喷射、碰撞或跌落等。

1.2事件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

生产现场所有转动机械处,在运行或检修过程中,均可能造成机械伤害事故。

1.3机械伤害事故的危害程度

机械伤害事故危害程度:撞伤、碰伤、绞伤、咬伤、打击、切削等伤害,会造成人员手指绞伤、皮肤裂伤、骨折,严重的会使身体被卷入轧伤致死或者部件、工件飞出,打击致伤,甚至会造成死亡。

1.4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人员误操作。

1.4.2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

1.4.3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有重大异常现象。

1.4.4执行检修作业工艺不严格。

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应急预案本着先控制、后处理,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立足于自援自救、地方政府和当地社会资源协同救助的原则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  指  挥(总经理):XX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XX 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XX等。

3.2指挥部人员职责

3.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机械伤害伤亡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3.2.2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3.2.3大班长、值长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3.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机械伤害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3.2.5医护人员职责: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急救处理。

3.2.6安监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4、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1.1 安全科负责重大危险源信息的收集、评价、分析、处理,建立生产安全事故监测、预警等应急机制和应急系统,依托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平台及局域网络,构建安全监控信息网络,逐步建成集监测、控制、管理和救援于一体的高度信息化的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为一体,高度信息化的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预警体系。发布安全预警信息及相应预防措施,实现资源共享。

4.2.2 各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有关规定,做好本部门事故预防工作,防止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重点监控,及时分析重点监控信息并跟踪整改情况,报公司安全科备案。

4.2 预警行动

针对生产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工作,当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时,以隐患整改通知、通报等形式传递预警信息,并责令责任单位立即进行隐患整改,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督促消除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实现事前预防、降低损失目的。

5、信息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发生死亡、重伤或重大经济损失事故时,应立即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副指挥于1小时内,向XX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及工程详细名称;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3)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4)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5)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6)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7)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时间。

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按安全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I、II、III级。当达到本预案应急响应条件时,事故部门应启动本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

6.1.1 I级应急响应:

(1)造成3人以上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重伤的事故。

(2)需要启动I级应急响应的其他事故。

6.1.2 II级应急响应

(1)造成3人以下死亡(含失踪)、3-10人重伤事故。

(2)发生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事件;

(3)需要启动II级应急响应的其他安全事故。

6.1.3 发生III级

三人以下重伤、其他安全事故,由事故部门按其制订的应急预案启动。各部门必须结合本部门实际和生产工作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有关人员演练,熟悉、掌握预案要求和相关措施,并根据现场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修改、补充和完善预案内容。

6.2响应程序

6.2.1应急响应流程

应急响应流程分为:接警通报、判断、应急启动、指挥控制、应急响应、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程序。

6.2.2应急响应行动

6.2.2.1 I级响应行动

(1)发生Ⅰ级响应事故及险情应由车间立即上报公司,公司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局级应急预案,通知指挥中心有关人员,组成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就有关重大应急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并将有关情况向集团公司汇报。

(2)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3)当现出救援人员及现场人员有可能受到伤害的紧急情况时,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宣布应急避险命令;当救援困难,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等紧急情况出现时,应扩大应急相应程序,请求外部支援。

6.2.2.2 Ⅱ级响应行动

(1)Ⅱ级应急响应应由车间负责启动,并向公司报告。

(2)各车间应急指挥中心成立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前往事故地点,指挥现场应急救援,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善后处理、信息发布、治安保卫、事故调查等应急救援工作。

(3)向公司报告有关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6.2.2.3 Ⅲ级响应行动

发生Ⅲ级以下应急响应的安全事故,由车间按其制订的应急预案启动,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社会影响。

在救援过程中,要考虑伤者及伤者的朋友和亲属的心理感受,应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把事故发生后主要采取的救治措施和将要采取的措施向其做简单明了的交待,避免情绪过激影响救治人员的正常工作。

6.3 处置措施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救护过程中的二次伤害;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及时恢复正常秩序。

根据建筑工程事故类别、特点以及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应急救援物资在施工现场配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协调好社会资源,以保证应急状态时的调用和扩大应急之需。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7.1抢险工具:铁锹、撬棍、锤子、电工用具、气割工具等。

7.2抢险用具:安全带、安全绳、梯子、应急灯、对讲机等。

7.3医疗器械:消毒用品、急救物品(创口贴、绷带、无菌敷料)、各种小夹板、担架、止血带、氧气袋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