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实施与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2月14日
2.5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对讲电话、拨号电话、手机、警报器等;确定24小时通讯联络方式,如调度室、值班室、办公室等方式;明确相互认可 的通过、报警形式和内容;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其它约定的联络方式。
2.6应急处置
2.6.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级,按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2.6.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2.6.3处置措施
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知道。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如:危化品、煤矿瓦斯火灾、爆炸,矿山透水、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这一条与综合预案是不同的)
2.7应急物质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需要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3、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
3.1事故特征(此条区别于综合、专项预案)
主要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名称;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3.2应急组织与职责
主要包括:
1)基层单位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2)应急自救组织机构及人员的具体职责,应与本单位或车间、帮助人员岗位职责紧密结合。
3.3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程序。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与疏散、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3)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3.4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注意事项;
2)使用抢险器材方面注意事项;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注意事项;
4)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注意事项;
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注意事项;
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7)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项。
4、附件
1)有关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多种联系方式,主要及时更新)
2)重要物质装备的名录或清单;(名称、型号、数量、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联系人等)
3)规范化格式文本
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主要包括;
⑴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⑵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⑶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⑷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
⑸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分布图等。
5)相关应急预案目录(上下衔接的和相关的)
6)有关协议或备忘录(医疗、工程、物资、车辆等应急支援协议与备忘录
四、编制应急预案应关注的一些问题
1、关于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建立
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与一般的事故救援,在组织上是有区别的。一般的事故预案只要通过消防、急救专业队伍成立前沿指挥部,在基层、岗位的配合下即可完成事故救援工作。而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由应急救援总指挥部进行统一指挥。在总指挥部的建立过程应充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指挥部的选址要在预案中予以明确,选择的条件与依据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根据当地的不同季节主导风向,至少选择两个点,分别坐落在预案主题对象的上风向;二是指挥部设置点应本着贴近前沿,有利指挥,交通便捷原则;三是指挥部选点应以环境气样监测为科学依据,设立在火灾、爆炸波及范围的外围和国家规定的作业区域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的安全区域。
2)指挥部的总指挥、副指挥必须予以明确,做到统一指挥,分工合作。总指挥负责决定是否启动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下达启动预案的指令,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统一指挥前线施救工作,下达人员撤离命令,组织召开重大救援具体方案的讨论,并决策批准。总指挥因故不能行使总指挥职权时,由主管安全、生产/机动的副总指挥依次行使总指挥职责。
3)指挥部应有明显的标识,架设有线指挥联络电话或配备专用的对讲话机。
4)指挥部各级指挥人员应佩带明显的标识.
2、关于事故报警
1)事故报警应在当班班长的指挥下进行做到三准。即:事故发生地点要准。一般应准确到装置、罐区、码头、加油站,应具体到路名、路段等;事故性质要准。如:火灾、爆炸、泄漏、有无人员伤亡或中毒;事故介质要准。如:汽油、氨、甲醇、石油液化气等。
2)事故报警的顺序
发生重、特大事故,一般来说向消防、气防、医疗急救、调度室报告,几乎都是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进行的。但由于事故发生的性质不同,报警的顺序还应有所区别。如;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则应首选向气防、医疗急救报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则应首选向消防、气防报警。这里需要强调二点:一是任何事故的发生都必须立即向企业的调度部门报告;二是要杜绝事故发生后,先向本单位领导逐级报告,再向消防、医疗急救报警的谬误,以免导致错失战机。
3、环境监测对实施救援行动的作用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开展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监测。其检测的结果是现场实际确定分级警界区域的科学依据;是抢险、救援、现场操作人员佩戴何种防护器具的科学依据;是指挥部下达“人员应急疏散令”的科学依据。有条件的企业在预案编制中应对监测机构做出明确的责任界定,没有条件开展这项工作的企业应请求政府环境、卫生监测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划分依据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发生爆炸的可能性。一般按物质爆炸下限的80%、40%、20%、低于5%考量。二是发生职业中毒的可能性。一般按人体吸如后发生急性重度中毒、轻度中毒、等于或超过国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或未检出有害物质考量。
1、如:发生氨泄漏时其警戒区域为
①一级警戒区为当氨在空气中浓度达到3500mg/m3时,除执行
特殊紧急任务并配备有完善的个体防护人员外所有人员撤离现场;
②二级警戒区为当氨在空气中浓度达到1000mg/m3—1750 mg/m3时,除配备有完善的个体防护抢险人员外,其它人员一律撤离;
③三级警戒区为当氨在空气中浓度达到30mg/m3以上时,除佩戴呼吸器或滤毒罐的前沿指挥部抢险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外,其它人员不准进入。
2、如发生液化气泄漏时其警戒区域为
①一级警戒区为可燃气在空气中浓度达到1.2%(V),此时应全部人员撤离现场;
②二级警戒区为可燃气在空气中浓度达到0.8%(V),此时除前线抢险人员外,其它人员一律撤离;
③三级警戒区为可燃气在空气中浓度达到0.4%(V),此时除前线指挥部人员和作业部操作人员,其它人员一律不准进入。依此作为防火、防爆分级警戒区域。
4、岗位自救和社会救援二者之间的关系。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初期自救,现场岗位第一时间实施自救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是无可替代的应急措施。社会救援体现的是政府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社会救援行动。企业应尽一切努力积极开展自救,树立以自救为主、依靠外援但不依赖外援的主体姿态。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