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从安全心理学谈核电企业安全生产

作者:淮筱斌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12月16日

摘要:安全心理学遵循心理支配行为的一般规律,旨在通过研究并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控制人的行为,达到减少人为风险,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从核电企业生产事故调查中可以发现,事故的发生除了规章制度不健全、人员违章、设备存在缺陷等因素外,还存在人员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从员工的心理和行为方面对核电系统的安全生产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有效对策,对保障核电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核电安全; 运行人员; 安全心理; 安全生产    时至2011年3月11日福岛核电站事故爆发到今天,已经过去一年有余,日本政府面对大量泄漏的高放射性污水的处理仍然没有结束。根据泄漏情况,国际原子能机构已将此次事故升定为7级,即意味着本次事故造成了场外泄漏,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此次事故也将核电安全推至舆论焦点,安全问题也成为核电发展关键。
    一、福岛事件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1、自然灾害。从表面上看,福岛核事故的起因是九级特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是不可抗力造成的。天灾罕见,9级大地震,20米高的海啸,有史以来的案例屈指可数;
    2、设备原因。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关键是要采用先进技术与进行科学的管理。从根本上看,能动型安全系统失灵是主因。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台反应堆都是最老的二代堆型,设计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
    3、用工不规范。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工作人员有许多是缺乏必要培训和足够防护措施的临时工;
    4、人祸是关键。东京电力作为亚洲最大的电力公司,在核电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非常有限,福岛一号核电站各机组的关键部件十几年没有维修和更换,安全记录更是数十次被东电篡改和隐瞒。地震后更是心存侥幸,应对措施不当,为保护资产错过了处理事故的最佳时机。
      从核电站建设伊始,核安全问题就成为工程设计中应着重考虑的最重要。1979 年发生的美国三哩岛核泄漏事故和 1986 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严重爆炸事故,使人们意识到核电站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不安全因素。为了减少人的失误,进一步提高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各国专家对过去所建的核电厂的设计和运行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导致人因事件的原因有两种: 工作条件设计不当引起的;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 通过对已建成的核电站事故研究总结,发现绝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于操作人员失误所造成。从对全球 400 多座核电站大大小小的事故分析来看,由人操作失误引发的系统失效约占到70%。
    二、核电站安全运行的人的因素
    人因工程以人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研究人、机器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设计安全、高效和舒适的最优状态的技术设备及系统提供理论与方法。由于人的行为受心理、经验等因素偶然变化的影响,使系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人因工程所研究的对象还涉及到人的价值观、行为学、心理学、主观判断和理性推理。人因工程是研究人机交互作用,把人的特点引入工程设计,以获得安全和高效的工艺设备与系统的新兴工程技术领域,是跨越不同学科的边缘学科,是国际科技前沿课题。
      心理学特别是实验心理学是人因工程学的基础。过去许多心理学家都是从实验心理学研究转向工业心理学或人因工程学的,从经典的心理物理法、反应时、学习心理到当代的认知心理学、信号觉察论等,都对人因工程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知因素是现代人机系统的核心问题,认知实验心理学成为现代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认知工程研究的取向变化给人因工程学提出了研究的新方向和课题,把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及客观分析人的心理过程的方法,应用于解决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大型国防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的应用技术工作在危机的事后处置工作中仍起到重要作用。近来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了紧急事件危机处置的概念。危机干预成为重大灾害性事件和严重工业事故事前、事中和事后预防处置的重要工作内容。核威胁和核产业的高危特征必然要视事故的危机处置为当然之责。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对于运行人员保持认知稳定,运行工作迅速恢复常态至关重要。
      因此,心理学特别是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专业分支,是确保核电安全运行的人因工程学的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基础。
    三、核电安全运行的人因工程问题
    核电站人因工程研究根据运行人员失误的信息,分析造成失误的各种因素,这包括操作员在核电站异常条件下对核电站故障和事故的诊断、决策和实施干预的准确性和响应时间认知和行为特征; 在反应过程中操作员可能造成的错误、机理和概率; 这种反应能力和错误与人素质的关系等。人因工程围绕核电站控制室人机接口、操作员工作负荷分析、运行操作员选拔与训练等人因工程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分析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运行规程以及改善运行环境,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培训,调整人员的素质要求。
    1. 控制室设计的人机工程研究
    控制室是正常运行操作和应急操作的集中区域,也是核电站人误发生率最高的地方。发展先进的核电站控制室是提高核电安全性和可靠性最有效的方法。美国三哩岛严重核事故后,美国提出了“控制室系统”的新概念,控制室不但在其提供的工作环境中装备人机接口等硬件设备,还与在其中工作的操纵员和支持操纵员工作的软环境( 操纵规程、培训等) 紧密联系在一起,硬件设备-操纵员-软环境三者构成了一个整体,称为控制室系统。先进控制室的发展,除了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之外,最根本的是考虑了人因工程的原则,突出了人机接口的性能,以达到在简化操作减轻运行人员工作负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与机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