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煤炭企业安全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李唐山 郑军  来源:矿业安全与环保 
评论: 更新日期:2009年11月14日

    5)制度应具可操作性,粗细适度,简单有效。为了提高制度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制订的制度要有粗有细,粗的地方符合原则性管理要求,细的地方则符合操作性管理要求。基本管理制度的条款尽量是原则性的;具体管理规定、办法、细则、流程等要细化到可具体操作。

    6)制度建设要切合实际,适当超前。制订制度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切不可照搬或网上下载后略改完事。这就需要事先进行周密调研,考虑现有的做法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宽严适度、逐步提高,并考虑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但不宜过度超前。如果制订制度有难点或不够成熟,可先试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不断完善。如果相关管理事项过度超前,没有相关制度或做法可借鉴,可在工作中边总结,边以备忘录形式记录有关做法,待条件成熟时再行制订。

    7)安全制度要经过总经理(负责人)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安全制度作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作为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作用必须引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有关安全制度建立与否、完善程度如何,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关注。所以,安全制度必须经过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要列入会议纪要。那种安全制度“由个人编写,不通过大家研究讨论,也不经过总经理办公会议进行最后审定、修改”的错误做法必须立即纠正。

    8)安全制度制订后,要注重制度的推行,要及时发布、宣传,指导大家遵照执行,在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

    9)要积极检查制度的有效性,及时更新、修订安全制度。在某个时期制订的安全制度,在一段时期后就会变得落后于时代,与国家形势和要求不一致。为了让安全制度能够跟上围家形势和要求,必须及时更新、修订安全制度,将安全制度中陈旧、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内容及时摈弃、修改和完善,使其中的内容与现行的政策、国家的大政方针相衔接、保持一致。

    制度建设不是一劳永逸,是一个PDCA循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调整Adjustment的首字母组合)。制度执行一段较长时间后,相应职能部门和制度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其有效性,如不符合企业现有情况,应及时组织修订完善,避免失修。

    4 结论

    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表明,采取上述措施和对策,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就可以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