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车间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0月18日

结合我厂《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调研计划》要求,我车间及时制定安全基础调研工作计划,成立专题调研小组,通过车间领导班子汇谈、与班组长交流研讨、查阅基础管理资料、安全基础管理现场实际调研等形式,分别从车间和班组基础建设、班组管理和活动开展状况、车间和班组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落实情况、员工岗位执行情况四个方面开展了安全基础调研活动,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型钢行车车间基本概况:
        基本概况:XXX车间成立于2004年5 月,主要负责新区炼钢的转炉兑铁、加废钢、连铸机上钢、翻座钢水包.配合主机检修作业.铸坯吊运、翻座渣盆.钢包周转吊运等空中吊运工作 ,覆盖范围广,岗位分散作业面大,涉及炼钢生产的每一道直接和间接工序,目前所管辖设备共计46台。车间根据目前工作需要,配备了4个行车大班(16个小组)和3个维修钳工班,共计230人,其中正式工185人、协议工45人。除维修班外,其它岗位均实行四班三运转工作制。岗位特点主要体现在高温、噪音、粉尘、煤气、作业环境相对恶劣。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车间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现状分析:
        1、车间领导班子团结协作、齐抓共管,能够认清形势,有效把握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落实好各项工作。车间每月组织班组长和轮值安全员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布置计划,对班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存在的不足主要是个别计划在因时间冲突而在实施中搁浅,各班组在落实工作计划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工作绩效差距明显。
        2、车间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等较为全面,但还不够细致,在落实方面主要有两大障碍,一是检查监督力度不够所形成的障碍,二是制度本身的不适宜性所形成的障碍。
        3、车间在设备管理方面一直走在各车间前列,07年取得公司“设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车间对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尤其是针对行车设备运行特性有主次的制定了适合行车自身特点的操作、维护保养、点检检修管理模式,确定了“班组分区、个人包机、全员管理、操检合一”的点检定修思路,制定了行车工点检、维修人员巡检、专业技术人员精简、车间重点检“四位一体”的设备点检方案,建立了“三好、四会、五不准”的设备使用守则,充分保障了设备的安全无隐患运行。但因受管辖设备多、作业区域大、点多面广不利因素的制约,车间对设备的点检、安全隐患自查整改落实还不够彻底,对整改效果有时缺乏必要的跟踪验证。
        4、行车岗位技能要求程度高,车间员工岗位技能参差不齐,且部分员工安全意识上存有淡化现象。因此,在对每一台设备和员工的全面控制上较难把握,距“人机合一”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对策实施:
        1、工作计划的制定及落实。在制定月度安全工作计划时,车间领导班子加强讨论研究,充分考虑特殊月份和我厂正开展或即将开展的活动,考虑班组活动开展和承受力度,广泛征求班组长意见和建议,追求工作实效,使工作计划的制定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和便于操作。对每一项工作计划的落实实施,车间结合各班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做好指导、监督、检查工作,以促进各班组管理绩效的同步提高。
        2、管理制度的完善及落实。一是对目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梳理,对于不适宜的制度积极的予以修订,保证制度的充分性,适宜性和严肃性,并在全员中强化学习,让员工及时深入的了解,作为行动上的指导;二是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形成车间检查班组,班组检查员工的监督、检查网络,加强责任的层层落实,认真落实连带考核责任制,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哪里出现问题就去找哪里的“麻烦”,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
            3、设备管理及隐患整改。持续深入落实“班组分区、个人包机、全员管理、操检合一”的点检定修思路,落实行车工点检、维修人员巡检、专业技术人员精简、车间重点检“四位一体”的设备点检方案,落实 “三好、四会、五不准“的设备使用守则;深入落实设备专项检查制度,对检查出的隐患以下发整改单的形式,确定责任人进行整改,明确整改期限和整改标准,对整改效果由车间领导一一进行跟踪验证,强化责任意识,确保隐患整改彻底。
            4、提高员工岗位安全意识和技能。一是编制事故案例培训教材,对员工进行事故案例教育,首先让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思想;二是本着员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优化制定好每月的安全学习计划,利用周五安全活动日组织员工集体学习;三是强化对员工动态危险源辨识的培训,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要求各班大班长分别带领各小组成员深入作业现场,依据岗位作业顺序、作业环境进行危险源辨识,汇总辨识内容,组织全员学习掌握;四是对维修钳工的培训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每周由钳工班长轮流安排一名新员工跟随身边点检、检修,直接向新员工灌输安全应注意事项、点检和检修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方式方法等,迅速提高新员工在实践作业中的安全素质。
            (二)班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现状分析:
        1、班组安全基础管理还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班组长认识上不足,习惯于服从命令,缺乏自主管理意识,领导说咋干就咋干,在班组管理上缺乏创新,管理效果不理想;二是班组管理存在形式主义,月底总结谈成绩多,查问题少,管理中的不足得不到及时整改。班组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安全记录、点检卡、重点危险源控制检查表、班组管理台帐等有时不能及时填写或填写不规范,不能如实的反应问题。三是班组危险源辨识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动态危险源辨识能力不强,有些预防预控措施缺乏实际操作性,直接影响员工对风险的预防预控能力和对事故的应急处理。
        2、班组长安全管理能力、方法和经验有限,管理上还存在缺陷。
        个别班组长不注意学习,管理能力、方法和经验十分有限。这从安全生产管理上系统分析,可认识到管理上存在的不少缺陷,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仍然存在,“三违现象”得不到彻底根治;二是班组长对安全检查的力度与深度不够;三是班组安全基础管理比较薄弱,表现为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计划缺乏实际操作性等。
            3、班前班后会的召开及安全活动的组织,行车班较为规范,钳工班存在一定差距。维修钳工班因检修原因,安全活动的开展时常与检修时间发生冲突,有时不能够按照计划及时的进行。
        4、轮值安全员实际发挥作用经多次改进,但效果不大,不能认真的履行职责,班前班后会发言少,抓不住要点,这也与个人能力存在较大关系。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