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调研报告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0月18日

 

土默特左旗位于大青山南麓的土默川平原上,北与武川县接攘,南与托克托县和林格尔西北毗邻,东临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西连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东西长87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土地面积2712平方公里,平原区1796平方公里,山区91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为北纬40°26-40°54',东径110°48'-110°48'。全旗共辖三个乡,六个镇,七个区域服务中心,321个行政村,458个自然村(其中少数民族聚居村52个),总人口34.955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8933万人),农业人口31.6954万人,奶牛9.318头。
我旗人畜饮水工程从1989年—2010年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以来,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厂6座以及村级分散式供水工程,逐步改善了我旗砷氟病区村民的饮水不安状。但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配套及群众自筹不能全部落实,水厂受益村的自来水村管网不能全部解决,原有的自来水管网得到不更新改造,造成已建自来水村管网严重老化破损,水量漏失严重,水厂运行效益差,正常运行难以维持,村民饮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成为我旗农村饮水的主要问题为了切实了解和解决我旗农村饮水安全现状,经旗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旗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由旗人大政府联合对全旗农村饮水安全情况进行调研,以土左人办发[2010]10号下达关于全旗农村饮水安全调研通知。
2010年5月份按土左人办发[2010]10号文件精神,土左旗水务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对全旗的337个村,295734人,其中少数民族聚居村52个,30533人逐村进行调研,了解掌握各村的饮水现状(详见土默特左旗人畜饮水供水工程现状调研汇总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运行管理办法,以此依据编制了《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1、土左旗自然及水资源概况
 本旗地界区域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光照充沛,降水较少,蒸发大。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炎热,年月温差大,春秋季气温变化大,冬春风大,时遇寒潮袭击。雨热同季,积温有效性高。 根据我旗气象局二十多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6.3℃,北部大青山区偏低于平原区,春季季平均气温为8.2℃,夏季平均气温为21℃,秋季季温为10.8℃,冬季季气温为-8.5℃。极端最低气温为-35.6℃(一九七一年一月二十一日),极端最高气温曾达到39.3℃(一九六一年六月十日)。无霜期平均为133天,平均终霜日为五月十三日,初霜日为九月三十日。历年平均冻土层厚度为108厘米,冻土最厚为131厘米(发生在一九六八年)。
  土默特左旗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沿山一带,京包铁路线以北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情况,京包铁路钱以南区域为氟、砷超标水质不达标情况。80%的地区(除只几梁、大岱、善岱等乡镇外)地下均有淡水分布,水质良好。平原区按含水层的特征和埋深情况,可分为两个含水层,即不自流的浅层水和自流的深层水。浅层水包括山前潜水和浅层承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山区地下潜流和市郊区地下水补给,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山前平原和大黑河平原矿化度小于1G/L。西南黄河冲击平原,由于径流条件差,矿化度大于1.3G/L。全旗境内地表水资源总量1.9亿立方米,引黄河水0.8亿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水资源为1.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3亿立方米,可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量为1.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5.075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水资源为4.275亿立方米。              
2、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
我旗自1989年农村环境卫生改水项目(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九五”期间水利“380”人畜饮水工程、“十五”期间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和“十一五”期间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已建成供水规模较大供水厂六座(土左旗善岱水厂、土左旗防砷防氟自来水厂、土左旗此老水厂、土左旗毕克齐水厂),在建的集中供水厂二座(兵州亥水厂、沙尔沁水厂),共计受益村256个,以及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等81处,截止2010年我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累计解决安全饮水人口24.6819万人,预计2010年底累计解决人口29.5734万人,农村自来水普级率分别为79%、87%,主要解决了砷氟严重超标以及用水不方便的村民饮水安全问题。
3、农村供水设施现状
(1)集中式水厂供水基本情况
土左旗农村集中式供水厂工程共有6座,其中在建水厂为二座(兵州亥水厂、沙尔沁水厂),集中供水厂受益村256个(46个村没有村自来水管网),218414人(28405人没有村自来水管网),其中少数民族聚居村35个(14个村人没有村自来水管网),20258人(6853人没有村自来水管网),水源均为深层地下水。
善岱供水厂供水规模为4544吨/日,受益人口4.2252万人,涉及3个乡镇26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供水方式为调频二次加压到用户,水厂内设有消毒间,并设有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消毒。水源水质、供水到户水质经卫生部门检测均符合安全用水卫生标准,日人均生活用水量40-60升/日之间,
只几梁防砷防氟供水厂供水规模为3053吨/日,受益人口2.733万人,涉及2个乡镇37个行政村,建有500吨蓄水池2座,利用供水户与水厂的位置高差,实行重力式供水方式,水厂内设有消毒间,并设有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消毒。水源水质、供水到户水质经卫生部门检测均符合安全用水卫生标准,日人均生活用水量40-60升/日之间,
此老供水厂规模为6883吨/日,受益人口4.128万人,涉及4个乡镇24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建有800吨蓄水池3座,利用供水户与水厂的位置高差,实行重力式供水方式,水厂内设有消毒间,并设有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消毒;水源水质、供水到户水质经卫生部门检测均符合安全用水卫生标准,日人均生活用水量40-60升/日之间,
毕克齐供水厂规模为2401吨/日,受益人口2.458万人,涉及1个乡镇19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建有500吨蓄水池2处,利用供水户与水厂的位置高差,实行重力式供水结合加压方式供水到户。水厂内设有消毒间,并设有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消毒。水源水质、供水到户水质经卫生部门检测均符合安全用水卫生标准,日人均生活用水量40-60升/日之间,
兵州亥水厂规模为2274吨/日,受益人口2.4157万人,涉及2个镇1个乡,33个自然村,建有600吨蓄水池1处。兵州亥水厂二期工程(主要是延伸管网,扩大受益村)受益2.1225万人,共涉及45个村,利用供水户与水厂的位置高差,实行重力式压给水方式,水厂内设有消毒间,并设有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消毒。水源水质、经卫生部门检测均符合安全用水卫生标准,日人均生活用水量40-60升/日之间。
沙尔沁水厂规模为2880吨/日,受益人口3.7594万人,涉及2个镇1个区域服务中心,47个自然村,建有400吨蓄水池2处,利用供水户与水厂的位置高差,实行重力式供水以及结合加压给水方式,水厂内设有消毒间,并设有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消毒。水源水质、经卫生部门检测均符合安全用水卫生标准,日人均生活用水量40-60升/日之间,
这六座水厂供水普及率达95%以上,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水费收取实行按计量收费,每个自然村都有准确的计量设施,一村一表,每吨水按1.3元计收。各村制定出村内用水规章制度,实行用水户参与集中水厂管理,水厂运行管理成效显著。
(2)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基本情况
我旗目前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类型大都是利用浅层水井或农用灌溉井作为水源,采用一村一井、一村一网的供水模式,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有58处,总供水规模5624m3/日,受益人口5.681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聚居村12个,受益8176人) ,这种取用水方式遍布全旗各乡镇。
(3)村级分散式供水工程基本情况
全旗村级分散式供水69个48915人,供水形式主要以手压井和筒井为村民饮水水源.
(4)2010年年底计划完成兵州亥水厂和沙尔沁水厂建设任务。
第二节 十一五“农村饮水 饮水工程”建设管理
1、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按照人畜饮水安全困工程建设程序分年度实施。上报计划都经过有设计资质证的单位进行编制,集中供水厂设计大都在100万元以上,都有工程项目可研、初步设计等相关技术资料,项目准备充分,为进一步实施奠定基础。
2、资金筹措
按照国家的建设资金比例群众投入按土方工程进行投工投劳,入户水笼头按每户80元,人均20-30元进行投入;国家投资主要解决水源,配水设备和主干管工程建设。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项目村经济条件普遍较差,自筹资金比较困难,做好资金筹措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关健。
3、工程管理
实施过程中按照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我旗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专人负责组织项目的规划、勘测设计、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项工作,大型集中供水厂由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进行联合验收,完善工程档案管理,使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工程建设统一按工程“建设三项制度”管理,严把质量关,做到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
4、建后管理
项目建成后,集中供水厂专门设水厂管理机构,实行水厂厂长负责制,用水户参于管理。小型村级自来水工程按照人畜饮水工程实施与运行管理办法管理,工程竣工验收后移交当地村委会管理,村委会选派一名责任心强会管理的人员,根据村级用水特点进行管理维护,保障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第三节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对全旗337个村29.573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聚居村52个3.0533万人,进行了逐村调研,砷氟病区的村民饮水水源得到了彻底的解决。集中供水厂的建成,砷氟病区的居民都用上了沿山一带优质水,地方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全旗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有利的促进了我旗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我旗1235工程的建设进程。
从1989年到2000年我旗通过争取国家补助及农民自筹资金,以及多方集资自发改水等形式,采用一村一井,一村一网的建设模式,水资多数采用农田灌溉井为给水水源,投资大、效益小,且水质得不到保障,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各村自来水管网由于设计标准低,没有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实施,施工管理不严谨,造成自来水管网使用的管材质量差,村自来水管网严重老化破损,以及运行管理不善,现已有二十个村自来水报废停用,其余村自来水管网也不同程度的损只有采取定时供水,勉强维持运行,缓减管网漏水问题,由于上以原因至使: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