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事故单一因素归因理论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4月29日

 1事故频发倾向论

  1919年,英国的M.Greenwood(格林伍德)和H.H.Woods(伍兹)对许多工厂里的伤亡事故数据中的事故发生次数按不同的统计分布(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H.Farmer(法默)和Chamber(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AccidentProneness)理论。所谓事故频发倾向(AccidentProneness),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根据这种理论,工厂中少数工人具有事故频发倾向,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企业里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因此,防止企业中有事故频发倾向者是预防事故的基本措施:一方面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等,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另一方面一旦发现事故频发倾向者则将其解雇。显然,由优秀的人员组成的工厂是比较安全的。

  根据事故发生次数是否符合非均等分布,可以判断企业中是否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根据非均等分布,对于一个人数为N的工厂,发生x次事故的人数分布P(x)为

 

  式中,C—发生事故的人数;

  r—发生事故的次数,r=C•m;

  m—每人平均的事故次数。

  该式是一种理论分布公式,实际应用时计算很复杂,青岛贤司给出如下的近似计算公式,用于判断工厂里是否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

  设工厂里一年中发生过一次事故的人数为No,则发生事故的总人数Ns为

 

  由此公式可以导出发生事故总人数已知时,发生次数最多的人数。一年中发生n次事故的人数Xn为

 

  注意,上述公式中的事故次数没有包括没休工的事故。

  对于发生事故次数较多、可能是事故频发倾向者的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测试来判别。例如,日本曾采用UchidaKrapelinTest(内田一克雷贝林测验)测试人员大脑工作状态曲线,采用Yatabe一GuilfordTest(YG测验)测试工人的性格来判别事故频发倾向者。另外,也可以通过对日常工人行为的观察来发现事故频发倾向者。一般来说,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人在进行生产操作时往往精神动摇,注意力不能经常集中在操作上,因而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外界条件。日本的丰原恒男发现容易冲动的人、不协调的人、不守规矩的人、缺乏同情心的人和心理不平衡的人发生事故次数较多。

  据国外文献介绍,事故频发倾向者往往有如下的性格特征:

  ⑴感情冲动,容易兴奋;

  ⑵脾气暴躁;

  ⑶厌倦工作、没有耐心;

  ⑷慌慌张张、不沉着;

  ⑸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

  ⑹喜怒无常、感情多变;

  ⑺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

  ⑻极度喜悦和悲伤;

  ⑼缺乏自制力;

  ⑽处理问题轻率、冒失;

  ⑾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