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7月23日

    消毒供应室是发生交叉感染危险性较多的科室,在操作中,会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以及病人血液、体液等感染性物质,另外,还可能遇到污染洗涤的操作中接触到含有污染物质的气溶胶、有害化学气体损害,受到高温损伤、锐器伤等职业危险。因此,管理人员必须了解职业防护的措施,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通过落实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安全的管理。
    1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性危害因素
    1.1.1  频繁接触被病毒和细菌污染的物品  供应室回收全院病房和门诊的污染物品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复杂。如换药碗、静脉切开包、小手术包等布类和器械上存在着大量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感染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病患者用过的物品、器械。
    1.1.2  锐利器械意外伤害  供应室护士在物品回收和清点的过程中,接触各种病原体的几率比普通科室要多。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护士如果在清点时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在工作时注意力分散等,都能发生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血液暴露,有发生HBV、HCV以及HIV感染的危险。
    1.2  物理性危害因素
    1.2.1  噪音  供应室内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声清洗机等。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其抽真空时噪声刺激>90 dB,超过了对工业区噪声标准的极限值55~60 dB。长期受噪声刺激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头晕、听力下降等症状。
    1.2.2  辐射  紫外线及三氯消毒机是供应室用于空气消毒的主要方法。人的眼睛、皮肤暴露在紫外线灯下可引起灼伤、红斑、紫外线眼炎及皮肤过敏。同时,紫外线灯和三氯消毒机产生的臭氧可使人产生头痛、头晕、胸闷等不适感觉。
    1.2.3  高温  夏季高温潮湿,再加上压力蒸汽灭菌器蒸馏器等设备,产热多、散热慢。护理人员在高温下作业易出现疲惫、烦躁、中暑等。在灭菌操作过程中和灭菌后取物品时,稍有疏忽常会被蒸汽管和灭菌器烫伤皮肤,甚至会因违反操作规程有可能引发爆炸的危险。
    1.3  化学性损伤因素  化学因素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缓慢的,表露的自觉症状不明显,所以往往易被护士所忽略。
    目前医院供应室使用的消毒剂大多是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剂等,人体皮肤接触含氯消毒剂溶液、粉剂、片剂等,会有灼痛感,散发的气味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1.4  心理疲劳  供应室工作量大可造成慢性疲劳,灭菌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消毒剂的刺激性气味产生不良心境。此外,护理专业职称晋升、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也会给护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2  防护措施
    2.1  发挥领导职能,加强供应室的环境建设
    2.1.1  明确护士长在职业防护工作中的责任  护士长要把职业防护作为管理职责的一部分。根据供应室的危害因素,规范供应室的操作规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职业性防护的管理,以降低供应室人员的职业损伤发生率。
    2.1.2  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工作技术与方法教育  增加护士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危险性的认识,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强化护理人员消毒、灭菌和隔离及预防感染的意识,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培训。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