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介入放射学操作学习中的职业防护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4月18日

  2 损伤感染的预防

    介入操作如同外科手术,免不了同病人血液的接触,而目前国内的介入手术大部分与肿瘤病人的治疗有关,尤其是肝癌病人,常有肝炎病史,应提醒学生注重防护,尤其是避免针头等器械损伤皮肤。

    2. 1 避免损伤 各种手术器械应有固定的位置,尤其是针头等锐利物,以免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刺破皮肤,不再使用的针头等应及时置入专门的容器。注射器推注时应注意有无与导管等紧密连接,以免溅入眼睛。

    2. 2 预防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有效率为96% ~99%,同时对丁肝也有预防作用。

    因此,凡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学生都应按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完成一个全过程接种半年后,检测体内是否产生了抗体。如果体内已有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即使暴露于污染了HBV的血液,也不存在感染HBV的危险。

    2. 3 发生意外及时处理 一旦发生意外,应及时处理。皮肤意外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应立即用肥皂和流水搓洗冲净;如病人的血液、体液溅入眼睛、口腔,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皮肤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或割伤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同时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的血液,然后用碘酒、乙醇消毒,用无菌敷贴包扎,伤后48 h内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 72 h内作艾滋病病毒(HIV)、HBV等基础水平检查,伤后立即采集病人的血样作病毒血清检查,若确定被感染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尽早的时间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注射乙肝病毒高价抗体或乙肝疫苗,口服大量叠氮胸苷(AZT),然后进行周期性跟踪复查。

    2. 4 抗肿瘤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目前国内介入操作以动脉化疗和/或栓塞为主。使用抗肿瘤药物时,打开安瓿应垫以纱布,以防划破手套;应使用专门的注射器;溶解粉剂药物时,溶酶应沿瓶壁缓慢注入,以防粉末溢出;抽吸药液时,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为宜;从密封瓶中抽取药液后,在瓶内排气,排气后再拔针,以免药液排在空气中。

    以上防护原则必须持续贯彻在教学中。但介入放射学是门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典型的介入操作,要求左手操作导管、右手扭控导丝,与此同时,眼睛注视透视器、脚踩透视踏板,达到多器官的平衡运用,以成功地行某一血管的选择性插管,初学者各方面难以达到协调,常犯顾此失彼的毛病。因此,除了平时反复向学生强调以上原则外,还应在操作时不断的提醒,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防护习惯。同时,还应定期对学生所受的辐射剂量予以检测,定期检查血常规、肝炎免疫等,以充分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