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动火作业事故分析与控制措施

作者:张学尧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3月06日

   引言(1) 

   近几年来,我厂动火作业引发的事故屡有发生,从统计结果来看,因动火引发的事故频度愈来愈高;检查中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如监火人不到位、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够等问题。本文从动火作业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着手,结合我厂管理的实际情况,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方法对动火作业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估,从而制定削减风险措施来控制动火作业风险。

法律法规识别(2)

   动火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集团公司、工厂有关安全规范、标准、制度及要求,主要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用火管理制度》、《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及本厂《安全用火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等。
 
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3)

   对于生产作业活动一般都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是一种通过表格形式较细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

  1 动火作业的步骤

   现场动火作业不是一种孤立行为,它是由确定动火部位→用火申请→现场分析,落实安全措施→动火工、器具的检查→动火审批→动火人作业→现场监护→动火结束,清理现场各个环节组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违章,留下隐患。

  2 动火作业的风险评估模型

   动火作业的风险评估包括动火作业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评估动火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和风险评估三个板块组成,动火作业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由发生频率、管理制度、员工胜任程度和监测、联锁等设备设施四项内容组成,每一项内容分别对应五个等级。同样动火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也是由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财产损失、法规及规章制度符合情况和形象受损程度四项内容组成,每一项内容分别对应五个等级。风险评估则是L×S所得的数值,具体情况见风险评估表,如表1所示。

   表1 风险评估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