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电气、机械一般安全技术和伤亡事故预防

  
评论: 更新日期:2021年06月02日

一、什么是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和消除伤亡事故,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

二、电气事故的种类:

电气事故包括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电气火灾和爆炸、雷击以及异常停电等事故。

1、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肺部及神经系统,使人出现痉挛、呼吸窒息、心颤、心跳骤停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死亡。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的伤害,如电弧灼伤、电烙印等。通常所说的触电事故基本上是指电击。按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大体上有如下情况:在1000伏以上的高压电气设备附近,当人体将要触及带电体时,高电压能将空气击穿,使电流通过人体,同时产生高温电弧,将人烧伤,此称接触电压触电。

(1)     单相触电:是指人体在地面或其它接地体上,人体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的事故。此类事故占触电事故的比例较大(约70%),这是因为220V(对地电压)和380V(二相间电压)的低压设备应用极广。

(2)     二相触电:是指人体二处同时触及二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其危险性极大。

(3)     跨步电压触电:当短路电流经设备接地体入地时,该接地体附近的大地表面具有电位。当人在接地体附近,由二脚之间的跨步电压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2、   电磁场伤害: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吸收辐射能量,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伤害。一般来讲,高频电磁场、高强度工频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引起人体功能性改变。

3、  电气火灾和爆炸:既重大设备事故,也可能伴随着重大人身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电能转为热能(含静电和雷击产生的电能),当温度达到周围可燃性物质自燃点时,而引起物质着火,或因电气设备等故障而产生电火花(电弧),使处于爆炸极限内的可燃性气体、可燃液体蒸汽、粉尘、纤维等发生爆炸造成的。电火花中,静电火花是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危险因素。

4、  雷击:是一种自然灾害,除可以毁坏建筑物、引起火灾外,也可以直接伤及人身。电力系统、油库及其它易燃易爆场所、烟囱及高层建筑物等应有完善的防雷措施。

5、  异常停电:有爆炸危险厂房的通风设备、冶金作业的一些设备等,如一旦停电,即可能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这些场所应有十分可靠的供电措施。

三、电气一般安全技术:

1、电气设备和导线的安装:

(1)     机械、电气设备,均应在靠近设备的墙(柱)上,且高度不低于1.5米处安装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控制开关及熔断器。

(2)     电气设备要符合使用安全要求。对于经常带电的裸露导体、线路和电气设备等,要采取封闭、加装安全联锁装置、加设遮栏、设置安全距离等安全措施。

(3)     架空线路、室内布线、电力电缆等的架设和运行必须符合电气安全规程。临时电源线应在完善审批手续的前题下,采用三芯或四芯的橡导软线,装置时,可采取悬空架设或沿墙敷设,悬空架设时,户内线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2.5m,长度不得超过10m,户外线不得低于4.5m,长度不超过500m ,有关设备装设可靠的保护接地(零)的安全措施。临时线使用周期最多不起过三个月。

(4)     熔断器应采用铅锡合金熔丝。当通过熔丝的电流超过其额定电流(即:安全工作电流)一倍时,熔丝熔断,电源断路,从而控制故障扩大。熔断器的熔丝熔断后,必须查清熔丝熔断的原因,断开电源排除故障后再更换新熔丝。更换的新熔丝必须符合原定规格。

2、安全电压:在一些触电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如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内、机床局部照明等,必须使用移动或手持的电气设备(如行灯、手持电动工具等)时,为了预防人身触电事故,应采用安全电压作电源。我国的安全电压,根据GB3805—83规定,是为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6V、6V。

3、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触电的重要安全技术措施。保护接地是把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金属部份同大地紧密连接。保护接零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零线紧密连接。

4、漏电保护装置和电工安全用具:漏电保护装置又称触电保安器,是防止电气设备及线路漏电引起触电事故,防止因漏电引起火灾事故,监视或切断一相接地故障及切除三相电动机单相(即缺相)运行故障,以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电工安全用具是为防止触电、堕落、灼伤等工伤事故的各种专用电工工具和用具,包括:种类绝缘用具、用品;携带式电压(电流)指示器;登高安全用具;临时接地线;遮栏和标示牌等。

5、防止静电危害:静电的产生是由于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后再分离时,一种物质把电子传给另一种物质而带正电,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这样就产生了静电。静电电量不大但电压很高,尤其在绝缘体上的静电消散很慢,而在导体的尖端,电荷集中,电荷密度很大,于是尖端近处电场很强,乃至造成击穿放电。因为放电发生在尖端,因而叫尖端放电。静电最大的危害是造成火灾和爆炸。

防止静电的措施:

(1)     静电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简单的常用办法,属于泄漏法。接地主要用来消除导体上的静电,而不宜用来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单纯为了消除导体上的静电,接地电阻100Ω即可,但如果是绝缘体上带有静电,将绝缘体直接接地反而容易发生火花放电,这时宜在绝缘体与大地之间保持105—102Ω的电阻。带静电物体的接地线必须连接牢靠,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否则在拆断处可能发生火花。

(2)     静电中和法:是在静电电荷密集的地方设法产生极性相反的电荷或者产生带电离子,将该静电电荷中和掉,主要采用感应中和器(消电器)、外接电源中和器、离子网中和法等。

(3)     工艺法:在工艺上,还可采用适当措施限制静电的产生,控制静电的积累,如在工艺设计上尽量降低液体、气体或粉体等的流速,限制静电的产生。

(4)     消除人体所带的静电:在易燃易爆场所,人员不要穿化纤类织物,应穿用导电纤维制成的防静电服装和导电橡胶制作的防静电鞋;使用的工具应选用绝缘性工具或将导电性工具接地。

四、触电急救:

1、 触电急救方法:现场就地急救应用的主要方法是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

2、 现场急救遵循的原则: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即:迅速——千方百计、争分夺秒使触电者脱离电源,为进一步抢救创造有利条件。

就地——在触电现场附近朱地进行抢救,也是为了争取时间。

准确——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动作准确。

坚持——在急救过程中,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抢救。

五、机械加工一般安全技术:

1、冷加工:

冷加工大部分使用切削机床,少数使用手工工具。机床的操作人员必须受过专门训练,了解机床的结构和性能,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前必须检查机床各部位特别是转动部分有无障碍物,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可靠,各部位手柄是否放在原位,然后低速运转3——5分钟检查运转情况,齿轮和轴承上应有充足的润滑油;工作前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长发者应戴好工作帽,且长发不得露出帽外;操作旋转机床,严禁戴手套;机床运转时严禁变速和反向启动,机床前后运行范围内不得站人,测量工件时要停车,加工长棒料时必须使用料架,离开机床时间较长时应停车,将所有操纵手柄放在“空档”位置后拉闸。

(1)     车床:为防止切屑危害,对带状切屑可采用改变刀具几何形状使之断屑的办法;切削脆性材料或带状切屑折断后产碎屑时,可设保护罩,使其不烫伤、割伤工人脸部;切削脆性工件时要戴防护眼镜;清理机床的切屑应用钩子或刷子,决不准用手去拉。在机床上安装夹具必须妥善可靠,装夹工件、刀具必须牢固。工件旋转时不得用手试摸,不准用手来停止因惯性而未完全停止转动的卡盘或工件。在抛光内孔时,不可把砂布缠绕在手指上去抛光,镗孔时不准用手指去摸内孔或消除切屑。切削偏形工件时应注意平衡,装牢平衡块,切削速度不宜过高。切削细长的工件时,应使用跟刀架。切削一端不通的内孔时,不要用嘴去吹切屑。取拿工件时,应将棱角毛刺先去掉,以免伤手。

(2)     磨床:在磨床上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砂轮上飞溅出大量的细屑和尘末,砂轮的破裂和高速转动着的砂轮伤及人体。因此,要合理地选择砂轮,工作前仔细检查吵轮有无裂缝,有碎裂现象的应该调换。装砂轮时应把两面衬垫垫妥,固定砂轮的螺丝要拧紧。经过两分钟空转试验后,才能正式开始工作。各种磨床均需要装砂轮防护罩,操作者要站在砂轮侧面,以防砂轮飞出伤人。开始磨削前,必须坚固工件。测量工件或调整机床都应在磨床停车后进行。进刀不能过猛,防止烧伤零件,砂轮破裂,飞出伤人。干磨时应装置吸取磨屑或金属尘末的吸尘器。

(3)     冲床:冲压加工中的断指、伤手事故甚多。因此,开车前要检查离合器、刹车、冲模等是否完好。冲床必须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如脚踏板防护罩、双手操作按纽装置、红外线防护装置等,工作前应检查安全装置是否运行正常。脚踏板周围不准堆放材料或冲件。工作台上不准放置杂物。冲模应及时检查,防止松动。冲小件时,如未安装安全装置或实现自动化送料时,必须使用手动工具(如夹钳等),防止手进入施压区,如工件卡在模子里,应用工具取出,不准用手去取,同时脚步应从踏板上移开。装置或矫正冲模时应将电源断开。

(4)     剪床:一部剪床禁止两人同时剪切两种材料。不得使手和工具进入剪刀剪切范围。剪切完毕后必须切断电源,等机床停止运动后才能清除床面上的屑末。有两人以上工作时,必须明确作业指挥,以协调动作。

(5)     铣床:高速切削时必须设防护挡板,操作者戴护目镜。严禁在切削的情况下,用手清除铣刀下面的切屑、检查工件表面、用棉纱擦试正在旋转的铣刀或在铣切中测量工件尺寸。工件、刀具、夹具都应夹紧,以防铣切时飞出伤人。工作台的行程开关要紧固好,并调整准确。离开机床时间较长时,必须停车。

(6)     钳工:工作前应检查工具有无破损、松动。使用电动工具应先接好接地线。在高处作业时,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带和安全帽,并检查梯子、脚手架是否坚固牢靠(梯子应有防滑设施)。上下两层同时作业,必须互相招呼,并把工具、零件放稳,以防止坠落伤人。

(7)     喷漆、油漆:在喷漆、油漆工艺过程中主要危害是中毒和着火、爆炸。因此,严禁在工作场地吸烟,应设有“禁止烟火”的明显标志。在大量进行喷漆的场所,应有合适的通风装置、防爆设施和消除静电措施,防止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爆炸极限。贮存和调漆间应符合防火要求,喷漆时,操作人员应戴防毒面具、口罩,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不要在工作场地喝水、进膳,也不要穿着附有有毒物质的工作服到食堂就餐或回家。

2、热加工:

(1)     热处理:热处理是制造零件和工具的重要工序,热处理的种类有退火、淬火、回火和化学处理等。根据其生产特点及其使用的原料、设备等情况,它具有热、毒、烟等不安全、不卫生因素。因此,热处理的一般安全技术要求是: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否则容易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烫等严重事故。热处理厂房的设计、施工必须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方面提出的严格要求。为了排除有害气体与灰尘,应安装局部抽风、机械送风系统。为了达到降温的目的,可以安装各种吸收和隔绝辐射的装置,如水幕、水箱、隔热档板等。设备要尽量做到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者必须按规定穿戴工作服、护目镜、手套、防护鞋等。

使用盐浴炉时,若水分进入盐浴中会引起熔盐飞溅或爆炸事故,因此,工夹具及需加热的工件必须烘干。添加新盐时,同盟样要预先烘干,然后再慢慢加入,以免熔液飞溅伤人。淬火油槽四周应保持清洁,无油迹,以免失火。工作地点不要杂乱堆放东西,更不准吸烟 或使用明火。油槽应该装设一全能够密闭的盖子,以便一旦油着火时,可以很快盖严,将火扑灭。操作淬火、回火时,都有要注意观察油温,温度要低于油的闪点,金属氰化处理时,必须带上皮手套和防毒口罩,中途补充药剂一写要用长柄勺,经氰化后的工件必须在硫酸亚铁水溶液中进行中和后再少洗净。禁止在工作场地堆放食物和餐具,着火时要用干砂扑灭。

(2)     铸造:铸造生产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有害物质多,高温明火,容易发生灼伤、爆炸、失火事故。因此,在安全技术措施上应尽可能地实行机械化,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设备或采用隔离、覆盖、封闭、湿式作业等方法。操作者就职严格遵守各项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工作场地必须设有夏季防暑降温设施、警告牌、急救箱等。

在进行各项作业时应注意:

在使用破碎机、磨碎机时,传动、转动部分应有防护罩或其它安全措施,并装置吸尘设备,在运转中不准取样或铲砂。清扫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选用大砂箱时,应先检查箱把、箱档是否牢固。在造型或造蕊工作中,严禁在型、蕊下方进行操作,以防物体坠落而发生伤亡事故。称料和加料时,要严防将爆炸物品、密封的中空容器和其它有害杂质加入炉内。在进行机械运料的路线附近,应设栏栅、警告牌或红色警灯,严禁行人穿行。熔化槽,特别是出铁坑、出渣坑等要绝对干燥,所用操作工具必须干燥、预热。浇铸前,要对铁水包进行详细检查,特别要注意铁水包抬运和吊运操作时的安全和浇注时金属溶液漏出的跑火事故。落砂和清理工作中应积极采取防尘措施,使用机械落砂、清尘。工作场所要经常洒水。

铸造工人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帆布手套、眼镜、鞋子、防尘口罩等。

(3)     锻造:在锻造生产中容易发生由机器、工具、工件直接造成的打伤、碰伤、刮伤和烫伤事故。由于有锻锤、加热炉等设备,工人处于震动、巨响、高温和烟尘的环境下工作。因此,厂房的设计(包括降低车间温度、排除炉烟和一氧化碳)、设备的布置、工作地点的合理化必须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方面的严格要求。设备的运转部分,如飞轮、齿轮等位应设置安全罩,加热炉口旁设置隔热板或水帘等。

在操作时应注意:开始工作前要穿戴好工作服等防护用品,检查所用的工具是否良好、齐备。设备开动前,应检查电气接地、保险防护装置、离合器等是否良好。工作中应经常检查设备、工具是否有损伤、松动或裂纹。掌钳工发出的信号要清晰、准确。锻件传送时不得投掷。不得锻造冷料或过烧的坯料。车间内主要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将热锻件、工具放在通道上。易燃口不可放在加热炉或热锻件的近旁。工作结束时,必须及时关闭电门、气门、油门等动力开关,将锤头滑放到固定位置。

为了减低劳动强度,防止伤害,提高效率,应尽量实现机械化,如胎模操作的机械化装置、起重运输装置、锻造操作机(通称机械手)等。

六、金属焊接:

1、      气焊与气割:气焊与气割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高温、金属熔渣飞溅、烟气、弧光等危及安全、健康的因素,还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乙炔设备及其建筑物的设计,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程。气焊、气割操作人员属于特殊工种,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其安全操作的一般注意事项是:焊接工作开始前,必须将施工对象和工作地点的条件了解清楚,提出安全措施,经批准后才能工作;乙炔发生器应有回火防止器内水量是否达到规定的水位,送气管道有无损坏,连接是否严密,乙炔导管管口有无抽力,枪咀是否堵塞;夏季应将气瓶和乙炔放置阴凉处,冬季应防止回为防止器内的水冻结;氧气瓶、乙炔发生器与明火作业点距离应符合安全间距,工作地点附近不能有易燃物品;焊接时应按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2、      电焊:电焊过程中,如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没有安全装置,有可能造成电击伤害、电焊弧光引起的电光性眼炎、灼伤、烫伤、容器或气瓶爆炸、电弧或飞溅物引起的火灾以及因有害气体而造成的中毒、窒息事故。为了防止人体触电,电焊设备应有良好的隔离防护装置,设备与线路应有良好的绝缘,注意保护手把软线的外皮绝缘,防止被烧损、割伤。电焊机上应安装自动断电装置。操作时应穿戴好绝缘手套、绝缘胶鞋、工作服及安放绝缘垫板。焊接前应检查电焊机外壳是否已经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为了防止电焊弧光的伤害,应使用符合要求的面罩及护目镜片。高空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严禁乱扔焊条头,火星所能到达的地面上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在存储易燃易爆物品的库、站、室内严禁电焊工作。必须采用电焊工艺修理盛过易燃、易爆物质的容器时,必须经过十分仔细地洗擦,否则能引起强烈爆炸。为了清除电弧熔化金属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可使用局部吸气系统排走焊烟和有害气体,或实现焊接工艺自动化。焊完熄火后,待焊件冷却并确认没有焦味和烟气,经过检查确无火迹后,方能离开工作场所。

七、起重机械一般安全技术: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起重作业人员须经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法资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起重机械必须设有安全装置:如起重量限制器、行程限制器、过卷扬限制器、电气防护性接零装置、端部止挡、缓冲器、联锁装置、夹轨钳、信号装置等。对钢丝绳(含吊物捆绑钢丝绳)、链条、吊钩、吊环、滚筒等,达到报废标准的应立即更换,严格检验和修理起重机机件,建立健全维护保养、定期检验、交接班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运行时,禁止任何人上下,也不能在运行中检修,上下吊车要走专用梯子。臂架式(含轮式)起重机的悬臂能够伸到的区域不得站人,吊运物品时,不得从人头上过,吊物上不准站人,不能对吊挂着的东西进行加工。起吊的东西不能在空中长时间停留,特殊情况下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加强人员接班时,应对制动器、吊钩、钢丝绳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发现性能不正常时,应在操作前的士故障排除。开车前必须先打铃或报警,操作中接近人时,也应给予持续铃声或报警。按司绳人员发出的指挥信号操作,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任何人发出,都应立即执行。确认起重机上人时才能闭合主电源进行操作。工作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所有控制器手柄扳到回零位;重新工作前,应检查起生机是否工作正常。在露天轨道上作业的起重机,当工作结束时,应将起重机锚定住,风力大于6级时,应停止工作,并将起重机锚定住。司机维护保养时,应切断电源,并挂上标志牌或加锁。如有未消除故障,应通知接班的司机。

八、厂内运输一般安全技术: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员须经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法资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车辆通过路口时,要先了望,在确认无危险后才能通过,严禁在铁路专用线上行走。车辆的各种机构零件,必须符合技术规范和安全要求,严禁带故障运行。在出入厂区、厂房大门时的速度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行驶于厂区道路上的速度不得超过20公里/小时。装卸货物时,不得超载、超高、超宽。随车人员应坐在指定的安全位置,不得站在车门踏板、车厢侧板、驾驶室顶等不安全的地方,驾驶室内应按定员人数乘坐随车人员。电瓶车进入厂房内,装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时严禁乘人。铲车在行驶时,无论空载还是重载,其车铲距地面高度应在300mm——500mm之间,车铲及货物上严禁站人,无驾驶室轿厢的铲车,司机旁不得坐人。严禁酒后驾车、疲劳驾车、争道抢行等违章行为。厂区道路上行驶的自行车,严禁带人,双手撒把或速度过快,不得与机动车辆抢道争快。自行车严禁进入厂房内。

九、防火、防爆一般技术组织措施:

火灾的发展有四个过程:酝酿期,没有火焰的阴燃;发展期,火苗窜起,火场很快扩大;全盛期,易燃物全面着火;衰灭期,易燃物烧尽或灭火措施见效,火势逐渐衰弱,终至熄灭。因此,消防技术组织措施要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事先将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中的一个或两个条件消除;监视酝酿期的征兆,提前发出警报;采用耐火建筑及技术措施消灭火灾并阻止其发展;组织消防队伍进行抢救。

爆炸的发展大体有三个过程,即:爆炸混合气体形成爆燃开始;爆炸范围扩大与爆炸威力升级;爆炸力造成生产设施和人员的巨大损失。因此,防爆技术组织措施是阻止爆燃开始过程出现的保障措施,即利用通风等办法,控制混合气体的形成,配以防爆设备,进而控制点燃火源,使点燃不能开始;限制爆炸的扩大与升级,切断爆炸传播的途径,破坏爆炸升级的条件;减少第三个过程的危害,即减弱热力、压力和冲击波等对人员的伤守和对设备、厂房以及邻近建筑的破坏。

防火防爆主要技术措施有:

(一)  进行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设计和施工时,应按规定,根据火灾与爆炸的危险性来考虑厂房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墙、泄压面积、挡冲击波墙、消防车通道、消防管线的配置以及防爆设备与设施,经消防监察机关审核后才能动工与竣工动用。

(二)  危险品的管理:对于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管理,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订本单位的生产、储存保管、运输、使用、回收等安全操作规程。在技术上,应首先了解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如甲类在空气中体积爆炸浓度下限≤10%的可燃气体(如氢、乙炔等)在使用、储存时均应采取相应措施;了解哪些是要禁止共同贮存的物品,如汽油、煤油、苯、丙酮、酒精(醇类)等不准与其它种类物品共同贮存,如数量少,允许与固体易燃物品隔开后贮存。对于那些自身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质,如硝酸盐与硫、镁、铝、锌等粉末易燃固体以及脂类等有机物,乙炔与铜、银和哪些接触或混合后能引起燃烧的物质,如浓硫酸、浓硝酸与木材、织物等,应根据其有关特性,分别采取避光、通风、隔离、降温、冷藏、分散、防潮、防火、防爆、避雷等管理措施,设置相应的安全设备。

(三)  动火管理:

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车间修理设备时,往往因需要气割和焊接而不得不把火源引入车间,其中有的是停车检修,有的是不停车检修,装置内部有易燃易爆介质。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使用电焊、气割等进行加工时,都应事前经安全、消防部门批准,并在专门人员监护下进行。

对于停车检查,原则上要用水蒸气、空气、水或惰性物质对动火的部分及有关管段进行置换或反复清洗,直至用仪表检查,证明安全合格后方可动火。在动火过程中需专人用仪表不断监视,以防止不安全情况意外发生。

对于装置内部有易燃易爆介质,不停车检修,一般要求在环境通风良好,装置内部保持正压,且易燃介质中的含氧量甚低的情况下动火。符合这个条件时,则装置内部的易燃易爆介质处在爆炸浓度上限以上,因而不会发生爆炸。为安全起见,还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介质的喷出,可采用降压运行或采用临时挡板遮盖开口面积等方法,并制定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

(四) 采用监测、警报仪器和防爆设备:

火灾监测仪器是通过火灾酝酿期、发展期发生的臭气、烟、热流、火光、辐射热等探测对象,利用感温、感烟、感光(红外线、紫外线)、感气等多种探测原理来探测火灾信息。利用各种探测器可组装成火灾警报器和报警网以及自动灭火系统。

爆炸事故均具备三个要素,即可燃易爆物质(或爆炸性混合物)、氧气和火源。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含量不会改变;各种火源由防爆设备和防爆制度加以限制,这两项因素相对来说较为稳定。所以可燃气体(蒸汽)的偶然泄漏和积聚程度就应成为主要监测指标。测爆仪和报警器便是监测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监测工具。

防止爆炸事故的另一重要手段是使用防爆设备。对发热的设备采取加强散热,为控制爆炸混合气体的形成与减少爆炸冲击波的危害,可采取良好的通风及喷水降尘设施,充填抑爆剂,在设备或管道设置防爆膜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