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机械伤害的监控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8月05日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做出强大的功能而作用于人体的伤害。机械伤害人体最多的部位是手,因为手在劳动中与机械接触最为频繁。机械伤害事故往往后果严重,可使人被搅死、挤死、压死、碾死、被弹出物体打死、磨死等。有时当发现有人被机械伤害的情况时,虽及时紧急停车,但因设备惯性作用,仍可给受害者造成身体伤害,甚至身亡。
      发生机械伤害后,要估计损伤程度。而估计损伤程度时,应该考虑同一原因所致的各种损伤形态,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还要考虑一个损失原因所涉及的范围,范围越大,涉及的人员越多,严重程度就越大。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首先是轻度损伤。它是指可恢复正常的损伤或对健康影响不大的危害。
      其次是严重伤害。它是指伤势严重,人体要害部位(头、眼部、内脏、骨骼等)受伤,经医生诊断成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且不能恢复正常的损伤或对健康危害很大的伤害。
      最后是死亡。它包括个体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一次死亡3-9人),特大死亡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
      而机械危害风险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机器的类型、用途、使用方法和人员的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技能、工作态度等因素,还与人们对危险的了解程度和所采取的避免危险的措施有关。
    预防机械伤害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位的次数,采取安全防护装置避免接近危险部位,注意个人防护,实现安全机械的本质安全。
      二是提高操作者或人员的安全素质,进行安全培训,提高辨别危险和避免伤害的能力,增强避免伤害的自觉性,对危险部位进行警示和标志。
   
    1.设备预防性维护
    随着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是先进的设备,维护工作难度越大,对维护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越高。而一味的依赖专业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使得很多繁杂、重复的工作占用了很大部分的精力,使很多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设备的检查、校准、改进等)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实施。在生产中由于操作工人不熟悉设备性能和机能,由此产生的误操作或不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隐患等,造成设备维护成本也不断升高,同时导致了设备停机率高,生产效率低。因此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共同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是提高设备开机完好率,运行完好率的有效办法。
        预防性维护的概念是指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避免减少设备故障而进行的计划内维护。 预防性维护的目的在于将设备的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降至最低,而将整个设备使用周期中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增至最高。 具体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是根据设备维护手册和设备预防性维护时间表来实现的。
    1. 预防维护项目分类
    设备的预防维护可分为开机前点检、运行中点检、周期性点检三种情况。
    1.1 开机前点检就是确认设备是否具备开机的条件。
    1.2 运行中点检是确认设备运行的状态、参数是否良好。
    1.3 周期性点检是指停机后定期对设备进行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2. 预防维护的内容
    设备预防维护的内容主要是严格遵守设备操作维护SOP的相关规定,经常注意设备的运行状况,按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等维护作业。生产车间的设备预防维护主要由生产车间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来承担,公用设施、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由设备部下辖辅助班承担。在日常工作中,设备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应进行下列检查工作。
    2.1   设备能否确保完成生产定额,达到相应的技术性能要求。
    2.2   设备能否满足产品生产的质量要求。
    2.3   在操作或运行中设备是否正常可靠,机械、电气、传动机构是否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4   设备运行中是否有漏油、噪声、振动、温度升高、冒烟、气味异常等现象。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