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3月18日

       1.灾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地震灾害危险源评估

  1.1.1地震灾害

  我们常说的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1.1.2 地震的强度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有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1)、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2)、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3)、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4)、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5)、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6)、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本预案所指地震灾害为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烈度大于三度的地震,所引发的灾害或引起的安全事故

  1.2灾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2.1地震灾害特点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1.2.2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

  1.2.3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1.2.4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和对矿井的危害

  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常见的由地震引发的火灾灾害最严重。对矿井造成的危害有:矿井停风、停电、局部巷道受损变形、人员受阻被困无法撤至地面。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