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储存运输安全对策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8月17日

1)储存区域,应按规定配置消防水枪、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箱等灭火器材。
        2)氧气贮存、运输及装卸过程的所有金属设备均应进行防静电设计和静电接地。灌装和装卸区的地面,应设计成不发火花地面。
        3)贮运区域应设明显标志,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的机动车辆驾乘人员,应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贮运的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在危险品贮运区操作的人员应根据所操作危险品的性质,配备相应的个人劳保用品,如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毒面具等。
        5)在液氧作业区和一旦物料泄漏对人体可能造成皮肤冻伤、眼灼伤的危险区域,应按规定配备事故淋浴和洗眼器。
        6)从事危险化学品操作的人员,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不允许带病带伤工作。
        7)应教育从事危险化学品操作的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体自我保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上班应更换工作服,下班应淋浴更衣;污染的工作服应及时换洗。
        8)配送车辆安全要求
        a.配送车辆的质量必须满足压力容器的相关规定,各种设施有效。槽车必须按规定实行周期检定。
        b.槽车在车体上固定牢固,倾斜度不超过允许范围。
        c.槽车焊缝质量符合要求,无影响强度的损伤、变形;无渗漏、无严重锈蚀,漆层完好,不露本体。
        d.槽车配套附件性能完好,使用有效,各部件螺栓、螺帽齐全紧固,量油孔口密封垫完好。
        e.罐体按规定设置静电接地端板,并安装静电橡胶拖地带。
        f.槽车应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g.槽车必须相应配置灭火器,安放位置适宜,使用方便,并应配置石棉被1块。
        h.槽车应统一喷制规定标识。车门喷制单位全称及编号,车顶安装“危险品”标识标志。
        i.槽车车容清洁,附件及工具放置有序。
        9)槽车运输安全管理
        在行驶中速度适宜,不准超速行驶和急转弯,避免急刹车。在行驶、停车期间,槽车应与高压线、高大建筑物、树木、人口稠密区及其他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槽车应避免高温曝晒和在不安全处停放,严禁槽车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在道路上停放。无特殊情况,槽车不得在外过夜。严禁使用槽车进行驾驶教练或让实习驾驶员驾驶。
        10)槽车装卸安全管理
        a.槽车只有得到有关灌装操作人员同意后方可进入槽罐(区)充装。液氧(或液氨)15m内不准有明火,操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按操作规程(操作法)操作。
        槽车进入作业现场后,槽车在连接液体气体贮罐充装管道前,必须处于止动状态,防止滚动,必要时应设挡块。应熄灭发动机,槽车停靠位置应满足装卸要求。驾驶员应协助有关人员按货单核实品种、数量、检查设备完好状况。
        b.罐装前,槽车应接好静电接地线等安全装置;装液量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不得超装,高温季节要留一定的空容量,以防在运送过程中溢出。
        c.卸液前,核对槽车与罐中物料的品名、牌号是否一致等,各项准备工作检查无误后,液氧应控制流速。卸液时,驾驶员不得远离车辆。卸液完毕,排空余液,关闭阀门,收整设备,收起静电接地线,并办妥交接手续。
        d.雷雨期间宜暂停进行装卸作业。在装卸作业过程中,严禁擦洗槽车物品、按喇叭、修车等,对器具要轻拿轻放,夜间照明使用防爆灯具。
        e.适时清洗罐体。清罐时必须按清罐安全要求进行,以防发生中毒、窒息和燃烧爆炸事故。
        f.槽车充装结束后,在解脱连接时,输液软管内残液须排尽,连接头盖上盖子,槽车应立即离开。如遇充装时间较长(过夜或节假日中断)贮罐接头必须解脱。
        11)液氧槽车应配装安全阀、液面计、压力表、防爆片和导静电等安全装置。
        12)槽车首次罐装液氧前,应使用无油干燥氮气吹扫,并经充分预冷。罐装的液氧不准超过储罐容积90%,接头软管必须专用,严禁油脂污染。
        13)罐装液氧时应防止外溢,并有专人在场监护,罐装过程槽车应为熄火状态。
        14)液氧槽车行驶时,应监视槽内压力,严禁超过规定值。放出液氧时,应控制排放速度。液氧槽车内有液氧时,不宜修理汽车。
        15)液氧槽车内液氧不宜长期储存,更不应混装其他液体,漆色标志应符合安全规定。
        16)液氧槽车应监视其保温层真空度,当表面结霜,真空度下降时,应及时处理,严重时停止使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