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矿井火灾的防治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8月15日

矿山火灾按照其发生的诱导原因可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前者是指由于外界热源引起燃烧而酿成的,后者是指某些可燃物(如高硫矿石)在一定条件下不需外界热源而由自热转为自燃的,按照发生的地点,则可分为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火灾的类型不同,预防和扑灭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矿山地面防火
        地面火灾大部分是由于外来火源引起的,地面火灾会造成地面工业设施及其它财产的损失。如不能及时扑灭,有时地面火灾的火焰还可能蔓延到井下,或者它产生的烟气随同风流进入井下,造成井下火灾或威胁井下安全。
        预防矿山地面火灾的基本措施是严格遵守有关工矿企业地面防火的规程要求,积极取得当地消防部门的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一切隐患,并随时作好防火技术措施的准备工作。
        在设计和建筑厂房时,必须遵守消防条例的有关规定,有火灾危险的建筑物,其建筑质量要达到要求的耐火等级,在进行地面工业广场布置方案设计时,应当考虑地形和常年风向,将火灾危险性大的厂房建于其它厂房的下风侧,并且相邻建筑物外墙之间应保持规定的防火距离,各建筑物之间还应设有通道,其宽度应能保证消防车畅通无阻。
        二、矿井外因火灾的预防
        1、矿井外因火灾发生的原因
        矿内可燃物一旦与井下引火热源相遇就可能燃烧甚至引起火灾,井内可能出现的引火热源有明火、摩擦着火和电火三类。
        明火引发火灾的情况包括:使用火焰灯不小心引起火灾吸烟不小心或保存火柴不当引起火灾爆破作业或瓦斯和矿尘爆炸引起火灾;焊接作业引起火灾。
        摩擦着火是指井下机械由于各种运动机构的摩擦而引起附近易燃物 (如瓦斯、矿尘、润滑油、木料等)着火。 
        电火火源包括电弧、电火花以及炽热或高温的导电体。
        2、矿井外因火灾的预防
        妥善管理或消除引火热源是预防矿井外因火灾应采取的首要措施,应小心携带、使用和放置火焰灯,注意不能使火焰接触木料、擦拭纱布、油等可燃物,要警惕火焰灯引发瓦斯或矿尘爆炸的危险性对携带的火柴要妥善保管擦拭棉纱应放在专用铁桶内禁止用投掷明火的方法来检查井巷深部的情况焊接工作必须在没有可燃物的地点进行,或者在其周围挡上铁板并备好消防器材。
        爆破作业引起火灾的原因多半是由于火焰外窜,从而点燃了附近的可燃物,甚至可能引发瓦斯或矿尘的爆炸。应限制装药量,以免空爆引火,炮泥及其装填质量要好,其长度不应小于孔深的一半;爆破前要充分洒水浇湿工作面及其10-15cm范围内的巷道壁;在岩温超过 45度的炮孔内装药时,事先应用水或风进行冷却。同时用绝热包皮保护药包、在自热矿体的炮眼内装药前应该测温,并采取必要措施以防炸药自爆。
        为预防电火引发火灾,应正确选择、安装和使用电力设备和电缆,正确选用熔断器,防止过负载或短路引起线路中电流剧增;保证电缆的各种断丝或者过电流继电器联接 (插头、接线盒和芯线的搭接)和电机的接线都必须牢固和紧密,以免导线接触处的电阻过大、尽量采用具有不燃性橡胶保护层的软电缆,防止发生漏电现象;当用绝缘铠装电缆时,应剥取黄麻外皮,接线盒内应充灌电缆油、巷道内的电缆要挂牢实。
        3、矿井防火技术措施
        (1)、采用耐火材料支护井筒、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及硐室,一旦发生火灾,对整个矿井威胁很大,因此这些工程必须砌碹或采用不可燃支架进行支护。井筒与井底车场或大巷相连的地点必须砌碹。地面井架和井口建筑物必须用不可燃性材料建筑。进风井筒和平硐口由地面起向内延伸不小于 20m的深度以及暖风机房、暖风道、主扇房、风硐以及井下各种硐室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或支护。
        (2)、建立消防材料库   地面和井下都要建立消防材料库,贮备消防器材。地面消防材料库要设在井口房附近。井下消防材料库要设在每一个运输大巷中。消防材料要定期检查和更换。消防材料非因事故处理不得使用,因处理事故所消耗的材料要及时补齐。
        (3)、设置防火门   为了防止地面火灾传入井下,进风井口和进风平硐口都要装有防火铁门,铁门要能严密地遮盖井口,并易于关闭。矿山主管部门要对防火铁门进行定期维修。进风井筒和各个水平的井底车场的连接处,都要安装两道易于关闭的铁门或木板上包有铁皮的防火门。此外,机电硐室也应装有防火门。
        (4)、建立消防供水系统   地面和井下都应建立消防供水系统及其有关设施。除可利用一切天然水源外,消防供水系统一般是与生产及生活供水系统合用水池及管路等设施。井下消防既可利用地面水池供水,也可利用上部水仓的积水。消防管路应每隔 50m安装标准的管接,以备连接水龙带。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