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二采区运输下山防止误揭煤层安全技术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2月29日

一、概况
        二采区运输下山属矿井开拓巷道,布置方式为顶板穿层,全长500m,方位336°,倾角28°。
        回风石门为半圆拱断面,半圆拱断面规格:净断面6.2m2  ,掘进断面6.5m2。净宽2.6m,净高为2.4m。永久支护为锚网喷支护。
        (一)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茂兰向斜东翼茂兰煤田,岩层倾向310~330°倾角为20~25°左右。断层附近产状变陡,约为40°左右。
        矿区中部和中西部为北东向断层F41、F42,断层F41断面倾角平缓从而造成断层走向和倾向不定,沿走向上其形迹呈不规则曲线状,为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滑覆构造,发育于浅表,对深部煤层影响不大。F42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50°,对煤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为一正断层。
        综上所述,矿区地质构造属于简单类型。
        (二)地质特征
        1、 矿区地层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矿区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下统大塘组,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大塘组(C1d):按岩性段可分为三岩性段:黄金、寺门段和罗城段。
        黄金段(C1d1):为深灰、灰黑色泥岩夹少量泥灰岩及钙质泥岩。地层厚约20-30m。
        寺门段(C1d2):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五个岩性层。
        寺门段第一层(C1d2-1):为深灰-灰黑色钙质泥岩和泥岩夹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细粒砂岩、钙质砂岩,于纵向上构成不等厚韵律旋回,夹煤层和煤线1~3层。地层厚约30~40m左右。
        寺门段第二层(C1d2-2):下部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白砂岩、石英砂岩,含煤层3~4层,Ⅰ和Ⅱ、Ⅲ层煤层主要产于其底部和上部。中部为砂岩、石英砂岩和条带状砂岩夹泥岩,含煤线或薄煤3~9层。上部为泥岩夹石英砂岩和煤线及薄煤1~5层。地层厚约50~80m左右。
        寺门段第三层(C1d2-3):由上下两层灰、深灰色砂岩、石英砂岩及中部的砂质泥岩组成,其中部常夹泥灰岩及灰岩。地层厚约22~40m。
        寺门段第四层(C1d2-4):下部以灰黑色泥岩、钙质泥岩为主,夹砂岩、泥灰岩,瘤状泥灰岩,底部为深灰色细粒至中粒砂岩。上部为砂岩、石英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泥灰岩夹泥岩、灰岩等。厚约37~47m。
        寺门段第五层(C1d2-5):下部以石英砂岩、砂岩、钙质砂岩为主,夹泥质粉砂岩及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上部为灰岩、瘤状灰岩平钙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地层厚约15~55m。
        罗城段(C1d3)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三个岩性层
        罗城段第一层(C1d3-1):为灰、浅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灰岩夹数层瘤状泥灰岩,局部地段其底部时见钙质砂岩或石英砂岩。厚约40~50m。
        罗城段第二层(C1d3-2):为浅灰色薄层-中厚层细晶灰岩,夹少量泥灰岩,紫红色泥岩及钙质粉砂岩等,其项部局部地段夹若干层白云岩或云质灰岩。厚约50~120m。
        2、含煤岩系及煤层特征
        矿区内主要煤层产于寺门段第二层二分层(C1d2)下部,共夹煤层13~18层,总厚4.36~6.23m,含煤系数为5.69~8.25%,其中Ⅰ、Ⅱ、Ⅲ煤层,Ⅰ煤层局部可采,Ⅲ煤层不可采。Ⅰ、Ⅱ、Ⅲ煤层的煤层结构物征如下:
        Ⅰ煤:煤层厚度地表延伸较稳定,地表厚度在0.37~1.35 m之间,一般0.6~0.8m,平均厚度0.7m。深部厚度比地表略薄,煤层结构简单,偶见泥岩或砂岩夹矸。顶板一般为细-粉砂岩、底板为粉砂岩。
        Ⅱ煤:煤层厚度稳定,全层可采,地表厚度0.85~1.96m,一般1.2~1.3m,平均厚1.24m。煤层结构简单,为单一煤层,偶见泥岩或夹矸一层。顶板一般为细-粉砂岩、底板为粉砂岩。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