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作业环境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7月28日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
        B、事故预防技术措施分类
        设计过程中,当事故预防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宜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策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选择技术措施: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事故和危害。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时须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
        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六、安全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1.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
        (1)关于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综合方面对系统的影响,宜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2)将具有共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为一个单元,即按有害因素的类别划分。
        2.以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评价单元
        (1)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
        (2)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3)按工艺条件划分;
        (4)按贮存、处理危险物质的潜在化学能、毒性和危险物质的数量划分。
        腐蚀的危险与有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①腐蚀造成管道、容器、设备、连接部件等损坏,轻则造成跑、冒、滴、漏,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质缓慢泄漏,重则由于设备强度降低发生裂破,造成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质大量泄漏,导致火灾爆炸或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②腐蚀使电气仪表受损,动作失灵,使绝缘损坏,造成短路,产生电火花导致事故发生。
        ③腐蚀性介质对厂房建筑、基础、构架等会造成损坏,严重时可发生厂房倒塌事故。
        ④当腐蚀发生在内部表面时,肉眼不能发现,会形成更大的隐患,如石油化工设备由于测厚漏项而造成设备或管道破裂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5)有毒物质:以不同形式干扰。妨碍人体正常功能的物质,它们可能加重器官(如肝脏、肾)的负担,如氯化物溶剂及重金属(如铅)。
        有毒物质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如下:
        ① 毒物是指以较小剂量作用于生物体能使生理功能或机体正常结构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死亡的物质。毒性物质的毒性与物质的溶解度、挥发性和化学结 构等有关,一般而言,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因其进入体内溶于体液、血液、淋巴液、脂肪及类脂质的数量多、浓度大,生化反应强烈所致;挥发性强的毒物,挥发到空气中的分子数多,浓度高,与身体表面接触或进入人体的毒物数量多,毒性大;物质分子结构与其毒性也存在一定关系,如脂肪族烃系列中碳原子数越多,毒 性越大;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化学流行性(毒性)较大。
        ②工业毒物按化学性质分类,在物质危险识别过程中是经常采用的分类方法,工业毒物的基本特性可以查阅相应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工业毒物的危害程度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中分为:
        Ⅰ级-- 极度危害;
        Ⅱ级-- 高度危害;
        Ⅲ级-- 中度危害;
        Ⅳ级-- 轻度危害。
        列入我国国家标准中的常见毒物有56种,其中Ⅰ级13种,Ⅱ级26种,Ⅲ级12种,Ⅳ级5种。
        工业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情况、慢性中毒患病情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铁道部、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于2003年6月24日联合公告了2003年第2号《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共收录了335种剧毒化学品。
        (6)致癌、致突变及致畸物质:阻碍人体细胞的正常发育生长,致癌物造成或促使不良细胞(如癌细胞)的发育,造成非正常胎儿的生长,产生死婴或先天缺陷;致突物干扰细胞发育,造成后代的变化。
        (7)造成缺氧的物质:蒸气或其他气体,造成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减少或者阻碍人体有效地吸收氧气(如二氧比碳、一氧化碳及氰化氢)。
        (8)麻醉物质:如有机溶剂等,麻醉作用使使脑功能下降。
        (9)氧化剂:在与其他物质,尤其是易燃物接触时导致放热反应的物质。
        GB 13690-92《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145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含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八类。
        2) 生产性粉尘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生产过程中,如果在粉尘作业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吸入粉尘,就会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硬化,丧失呼吸功能,导致肺病。尘肺病是无法治愈的职业病;粉尘还会引起刺激性疾病、急性中毒或癌症;爆炸性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爆炸下限浓度)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
        ①生产性粉尘主要产生在开采、破碎、粉碎、筛分、包装、配料、混合、搅拌、散粉装卸及输送除尘等生产过程。对其识别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根据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分析可能产生的粉尘种类和部位
        ·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厂、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或模拟实验测试数据进行类比识别
        ·分析粉尘产生的原因,粉尘扩散传播的途径,作业时间,粉尘特性来确定其危害方式和危害范围
        ②爆炸性粉尘的危险性主要表现为:
        ·与气体爆炸相比,其燃烧速度和爆炸压力均较低,但因其燃烧时间长、产生能量大,所以破坏力和损害程度大
        ·爆炸时粒子一边燃烧一边飞散,可使可燃物局部严重炭化,造成人员严重烧伤
        ·最初的局部爆炸发生之后,会扬起周围的粉尘,继而引起二次爆炸、三次爆炸,扩大伤害
        ·与气体爆炸相比,易于造成不完全燃烧,从而使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③爆炸性粉尘的识别:
        ·形成爆炸性粉尘的4个必要条件:
        粉尘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粉尘的粒度和粒度分布;
        粉尘的形状与表面状态;
        粉尘中的水分。
        可以依此来辩识是否为爆炸性粉尘。
        注:固体可燃物及某些常态下不燃的物质如金属、矿物等经粉碎达到一定程度成为高度分散物系,具有极高的比表面自由焓,此时表现出不同于常态的化学活性。
        ·爆炸性粉尘爆炸的条件为:
        可燃性和微粉状态;
        在空气中(或助燃气体)搅拌,悬浮式流动;
        达到爆炸极限;
        存在点火源。
        2 工业噪声与振动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噪声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
        工业噪声可以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等三类。
        噪声危害的识别主要根据已掌握的机械设备或作业场所的噪声确定噪声源、声级和频率。
        振动危害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可导致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也会导致设备、部件的损坏。
        振动危害的识别则应先找出产生振动的设备,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参照类比资料确定振动的危害程度。
        3温度与湿度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温度、湿度的危险、危害主要表现为:
        · 高温除能造成灼伤外,高温、高湿环境影响劳动者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当热调节发生障碍时,轻者影响劳动能力,重者可引 起别的病变,如中暑。水盐代谢的失衡可导致血液浓缩、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这样就增加了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严重时引起循环衰竭和热痉挛。在比较分析中发现,高温作业工人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高温还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内能力降低,有导 致工伤事故的危险。低温可引起冻伤。
        ·温度急剧变化时,因热胀冷缩,造成材料变形或热应力过大,会导致材料破坏,在低温下金属会发生晶型转变,甚至引起破裂而引发事故;
        ·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材料的腐蚀;
        ·高温环境可使火灾危险性增大。
        2)生产性热源主要有:
        ·工业炉窑,如冶炼炉、焦炉、加热炉、锅炉等;
        ·电热设备,如电阻炉、工频炉等;
        ·高温工件(如铸锻件)、高温液体(如导热油、热水)等;
        ·高温气体,如蒸汽、热风、热烟气等。
        3)温度、湿度危险、危害的识别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了解生产过程的热源、发热量、表面绝热层的有无,表面温度,与操作者的接触距离等情况;
        ·是否采取了防灼伤、防暑、防冻措施,是否采取了空调措施;
        ·是否采取了通风(包括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换气措施,是否有作业环境温度、湿度的自动调节、控制。
        4 辐射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化学反应、金属加工、医疗设备、测量与控制等领域,接触和使用各种辐射能的场合越来越多,存在着一定的辐射危害。辐射主要分为电离辐射(如α粒子、β粒子、γ粒子和中子、x粒子)和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射频电磁波、微波等)两类。
        电离辐射伤害则由α、β、x、γ粒子和中子极高剂量的放射性作用所造成。
        射频辐射危害主要表现为射频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两个方面。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