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近年来我国噪声危害与防治措施研究进展及今后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08日
布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草案)》和《工业企业建筑设计标准》,对生产环境中的噪声规定了具体的限制标准,噪声聋也早已列入第一批职业病名单。近年来,我国噪声防治工作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有利条件,现介绍如下。

(一)噪声聋诊断标准已经公布

1996年已经批准了我国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该标准的公布使我们在诊断职业性噪声聋时有了法定的统一依据,这是我们推动噪声防治工作的有力武器之一。

(二)已有了新型有效的防噪声耳塞

耳塞是一种防治效果肯定、同时价格低廉的个体防护用品。我们在过去曾试用耳塞防治噪声的危害,但由于耳塞的舒适性不好,未能在工人中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国引进了一些适合我国人耳的新型防噪声耳塞,其舒适性已有很大的改善,经小范围试用,受到工人的普遍欢迎。这些新型耳塞为我们开展噪声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支持。

(三)听力保持计划即将正式批准实施

1.背景情况

劳动部曾在1992年委托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吴卫彬教授等调研“国内外噪声危害分析及治理技术评价”,并提出我们可能采取的对策。调研发现,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发达国家20多年来提出并实施了“听力保护计划(Hearing Conservation Program)”,较好地解决了工业噪声对工人健康危害的问题。在收集了大量资料和出国考察的基础上,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技术计划——《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定》。据了解,劳动部领导已经批阅了这一技术文件,不久即可正式公布实施。

2.《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定》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该《规定》内容包括:总则、听力保护计划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护耳器、工程控制、培训、记录保存、听力保护计划实施的组织工作和附录。《规定》是在总结我国多年噪声防治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参考国外噪声防治工作的成功经验而制定的,无疑对推动我国今后全面开展这方面工作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听力保护计划与劳动卫生工作的关系

《规定》的出台为我们开展噪声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例如,《规定》要求对噪声在80dB(A)以上的工作环境都必须监测每日8小时等效A声级;要求新参加噪声作业的工人必须做就业前体检,长期从事噪声作业的老工人也必须进行定期体检,以判断和评价听力保护的实际效果。这与我国现行的噪声防治工作内容是一致的。在此基础上,《规定》还对护耳器的使用提出具体的规定,要求在L>85dB(A)环境中工作的工人均应佩戴护耳器,使工人实际暴露的等效声级下降至85dB(A)以下。这一规定使我们在推广护耳器防治噪声危害工作方面有了法律依据。通过前期的预试验发现,在工厂中推广护耳器防治噪声危害以来,工厂的领导和工人都能比较好地配合我们现场噪声测量和体检工作,确实对开展噪声防治工作,推动有关保护听力的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利用《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定》这一有利武器进一步推动噪声防治工作,推动有关保护听力的科研工作是我国劳动卫生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千万不可错过。

今后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噪声防治工作

在今后噪声防治工作中,应以提高防治的实际效果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评价工作成绩的终点。为做好这一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1.提倡多学科协同解决噪声对工人健康危害的问题

噪声治理是一项涉及到多学科、多行政主管单位的系统工程。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在思想上树立与其他专业和部门协同攻关的思想。如,劳动部系统有一套深入到各工矿企业的组织管理系统,在噪声防治的组织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某些工业部门可以利用本系统在劳动卫生安全管理方面统一管理的组织机构直接组织噪声防治的专项工作。报刊杂志等舆论工具在噪声的卫生宣教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在加强一级预防的同时应加强二级预防

在长期接触噪声的老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如何采取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治疗,防止耳聋继续发展,并力争有所恢复,是我们近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总结以往的经验,筛选和验证行之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并逐步在全国推广。

对新工人和听力尚未出现下降者,庆采取积极的一级预防措施。如卫生宣教,发放耳塞并经常监督耳塞的佩戴情况,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筛选敏感个体等,力争减少听力下降的发生和进展。

3.利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评价噪声防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在开展噪声防治工作中,可以利用我们已经掌握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的经验和技术,对噪声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前瞻性观察。国外听力保护计划工作的经验证实,只有职业流行病学提供的数据才能说明听力保护工作的实际效果。为了做好这一工作,需要在设计和组织噪声防治工作的全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职业流行病学作为总体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调查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资料保管等方面安排力量,保证工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二)研究工作

1.工业噪声危害研究的方向和选题

目前我国工人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噪声的现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劳动力人口的健康仍受到噪声的危害。我们所有噪声研究都应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考虑。美国NIOSH在1996年新修订的职业噪声暴露标准建议限值文件中对今后噪声研究提出了8个主要研究方向,可供我们参考:(1)噪声控制、(2)脉冲噪声、(3)噪声的非听觉效应、(4)耳毒性化合物暴露对听觉系统的危害、(5)噪声暴露监测、(6)听力保护器、(7)训练和健康促进、(8)听力保护效果的评估。

我国的噪声研究不但要考虑需求,而且还应考虑研究资源和条件。如,我国有大量工人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在噪声环境中工作(这种状态对工人的健康有害,但对研究有利),这些工人是天然的研究对象,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资源。如,能否利用这一资源开展遗传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噪声与冠心病、中风发病关系的研究等。因此,利用研究人群资源的优势选择适合我们情况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是一条可以考虑的途径。

2.引进新方法、新技术

为了改善噪声研究的工作条件,提高研究的水平,需要进一步得到新方法、新技术支持。例如:

·现代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如设计阶段的变量编码和定义、调查员手册、符合多元分析的研究设计等;调查阶段的调查数据质量监控方法;数据录入阶段的数据二次录入和检错;数据分析阶段的多元统计分析等。

·计算机网络。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噪声个体暴露剂量的测量和评价方法。

·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

·噪声的卫生宣教。

·系统评述和Cochrane协作

在今后的噪声研究中应注意发挥学术团体的优势,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争取得到支持。对希望开展研究工作的单位在自愿的基础上自由组合并建立若干个信息网,利用各种通讯手段加快信息的交流速度,通过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支持,促进科研资源的合理组合,并投入最有希望的研究领域,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研究。

在今后的噪声研究中应注意发挥学术团体的优势,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争取得到支持。对希望开展研究工作的单位在自愿的基础上自由组合并建立若干个信息网,利用各种通讯手段加快信息的交流速度,通过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支持,促进科研资源的合理组合,并投入最有希望的研究领域,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研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