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5月24日


        5.均载装置安装座下平面与上旁承体不得接触。
        6.均载装置安装座与枕梁的连接螺栓螺母无松动、丢失。
        7.均载装置旁承滚轮座与下旁承磨耗板不得接触。
        第81条  对编入货物列车中的DL1型预制梁运输专用车组(以下简称:预制梁运输车组),除按规定的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进行列车技术作业外,还须执行以下标准:
        1.空车运行时,支撑装置配件齐全。
        2.空车运行时,所有专用车钩缓冲停止器应处于非工作位并锁闭。重车运行时,与游车相邻铁路货车的专用车钩缓冲停止器应处于工作位状态,预制梁运输车组两外端专用车钩缓冲停止器处于非工作状态;专用车钩缓冲停止器配件齐全良好。
        3.转向盘底座旁承磨耗板连接螺栓及螺母无松动、丢失。
        4.转向盘底座与车体间的连接螺栓及螺母无松动、丢失。
        第82条  因货物超载、偏载、偏重引起铁路货车技术状态异常时,列检值班员通知车站值班员,由车站进行现车确认和处理;处理后须通知列检值班员,安排对上述铁路货车进行技术检查,符合运用标准后方可挂运,双方应做好记录备查。
        第83条  列车中车辆制动软管的连接,有列检人工检查作业的始发和有调中转列车由现场检车员负责;列车机车与第一辆车的车钩连挂,由机车乘务员负责,单班单司机值乘的,有列车技术作业的由现场检车员负责;列车机车与第一辆车的车钩摘解、制动软管摘解和连接,有列车技术作业的由现场检车员负责。
        第84条  设有AEI复示终端设备的列检作业场,根据设备提示对货物列车的铁路货车标签状态进行检查。对提示标签信息故障的铁路货车,使用标签读出器检查、确认,读不出信息或无标签的立即扣修;标签技术状态良好的应做好记录,并填写《铁路货车车号自动识别标签读出情况通知书》。
        其他货车运用作业场
        第85条  装卸检修作业场的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无撞车、脱线迹象,闸瓦、闸瓦插销正位无丢失,车门、车窗无脱落、丢失,罐车上部车顶走板、防护栏无脱落、窜出,人孔盖及螺栓配件齐全,呼吸式安全阀无破损、丢失,无装卸原因造成的配件损坏等铁路货车故障,非电气化区段还须对罐车上部车顶走板、防护栏、人孔盖及螺栓配件、呼吸式安全阀等需上车检查的部件进行技术检查,具体办法由铁路局根据铁路货车的装卸车方式、装卸机具使用等情况制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86条  对上翻车机和进入解冻库的铁路货车,由铁路局根据翻车机和解冻库对铁路货车造成损坏特点,制定翻前整备、翻后整修和解冻后铁路货车的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报铁道部备案。车辆段应与翻车机和解冻库使用单位签订技术交接协议。
        第87条  铁路货车技术交接范围按现行运用车技术条件,每年由车辆段和厂矿、港口、地方铁路、合资铁路、专用铁路、工程临管线等管理部门在签订铁路货车技术交接协议中具体确定。未办理技术交接的铁路货车,一律不准进入铁路营业线运行。
        第88条  铁路局须对国境站技术交接作业场国际联运出、入境的我国铁路货车按本规程、参照《国际联运货车使用规则》,外国铁路货车按《国际联运货车使用规则》、参照本规程,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制定联运铁路货车的技术交接办法,并纳入中方与外方间《国境铁路协定》或《国境铁路会议议定书》,报铁道部备案。
        第89条  行包快运专列专用车辆装车前须进行整备,除按提速铁路货车“全面检全面修”的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进行列车技术作业外,还须执行以下标准:
        1.钩体、钩舌及钩尾框无裂纹;车钩中心线高度空车最高不大于890mm、最低不小于845mm,互钩差不大于45mm。
        2.交叉杆扣板无裂纹,交叉杆体损伤深度不超过3mm,交叉杆体变形、弯曲不超过38mm。
        3.制动梁滑块无裂损、磨耗套无丢失,闸瓦托铆钉无松动,安全链松余量符合规定;基础制动装置各拉杆、杠杆无裂损,各部圆销须给油。
        4.人力制动机作用良好;车体倾斜不大于50mm;定检在本次运行往返周期内不得过期。
        第90条  成列编组、固定区段运行的双层集装箱专列装车前须进行整备,除按提速铁路货车“全面检全面修”的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进行列车技术作业外,还须执行以下标准:
        1.侧墙弯形下盖板弯角无裂纹。
        2.制动梁安全链松余量符合规定。
        3.定检在本次运行往返周期内不得过期。
        4.铁路货车不得为制动故障关门车。
        5.整备后须进行列车制动机始发全部试验。
        第91条  对进入高原铁路的铁路货车,要根据高原铁路的特殊性,提高轮轴、闸瓦、空气制动、车钩缓冲装置的检查、修理标准,须进行记名式整备。除按提速铁路货车“全面检全面修”的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进行列车技术作业外,还须执行以下标准:
        1.对THDS预报的热轴和温升最大值铁路货车,应组织专人鉴定,使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仪进行判断,对预报强热、激热及温升超过规定的须更换轮轴;对发出列车的钩提杆、钩锁销、折角塞门手把须捆绑。
        2.轮缘厚度不小于24mm;踏面圆周磨耗深度不大于7mm;踏面剥离长度:1处不大于40mm;2处每一处不大于30mm;车轮踏面上无熔化金属粘着物。
        3.心盘垫板无破损,上心盘铆钉无折断;侧架立柱磨耗板拉铆螺栓无折断、丢失;斜楔主摩擦面与侧架立柱磨耗板垂直方向不得有贯通间隙。转K2、转K4型及控制型转向架轴承挡键与轴承外圈间隙不小于2mm。
        4.闸瓦磨耗剩余厚度不小于25 mm;且同一制动梁两端闸瓦厚度差不大于10mm。
        5. 折叠式(平车)手制动机须放下检查,不得超过车辆限界。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外观检查,各附属配件无松动,弯曲、变形、损坏或控制杠杆、控制杆、调整螺杆、连结杆等无丢失。
        6.车钩托梁,钩尾框、钩尾销托板无裂纹;车钩托梁及钩尾框磨耗板无丢失。车钩须分解检查:13型钩舌内侧面与正面磨耗剩余厚度不小于68mm,13A型不小于69mm,钩舌锁面磨耗深度不大于3mm;钩锁坐入量不小于45mm。钩舌销无弯曲、裂纹,径向磨耗不大于2mm。钩腔内各配件无裂纹、弯曲、变形。销轴磨耗不大于2mm。上锁销杆挂钩上部圆弧、钩锁挂钩轴磨耗不大于1mm。上锁销杆防跳台尺寸为:24×(18±1)mm、弧面为R30mm,导入端须高出平面尾部2mm,导入端圆弧不大于R5mm。钩锁上部左、右导向面及锁腿磨耗不大于2mm。清除钩腔内部污垢,检查钩体各部技术状态,钩腔内部无裂纹;13A型车钩防跳台磨耗大于2mm;13A型车钩上锁销孔前后磨耗之和大于3mm。钩舌与上钩耳间隙:13A型车钩不小于10mm;钩舌销与钩耳孔或钩舌销孔的间隙不大于7mm。
        7.车钩防跳性能须良好:13A型车钩防跳性能:上作用车钩在闭锁位置时,使用钩锁托具并使锁腿贴靠后壁,向上托起钩锁,不得开锁;钩锁移动量:上作用车钩不大于11mm,下作用车钩不大于22mm,且均不小于3mm;下作用车钩须有二次防跳性能,摆动下锁销组成时防跳性能须良好。
        8.车钩三态作用须良好,开闭灵活,下作用车钩防尘盖无丢失:13型车钩:闭锁位置不大于133mm,全开位置不大于248mm。13A、13B型车钩:闭锁位置不大于130mm,全开位置不大于245mm。
        9.钩提杆无弯曲变形,下作用车钩钩提杆与座凹槽间隙不大于3mm。钩提杆座无裂纹,背母无丢失。钩提杆、链无裂纹,松余量为45~55mm。上作用车钩钩提杆左、右移动量为30~50mm。车钩中心线至钢轨顶面的高度为870~890mm。
        10.制动梁滑槽卡入式磨耗板无丢失;制动梁安全链马蹄环螺栓开口销无丢失。
        11.车体须符合下列要求:
        (1)有棚顶铁路货车车体倾斜不大于50mm。
        (2)中梁左右旁弯曲不大于40mm;
        (3)侧梁、上边梁、上端梁左右旁弯不大于60mm;
        (4)外扶梯、车顶栏杆、车顶走板、走板无弯曲、焊缝开裂及螺栓松动。
        (5)车门及附属配件、脚蹬、扶梯、绳挂、卷扬机挂钩、柱插、票插、角柱撑板等配件齐全,无松动,弯曲或变形不影响作用,无焊缝开裂、裂纹、裂损、丢失,侧柱铆钉无拔孔或折断。
        列车制动机试验和制动关门车规定
        第92条  列车制动机试验分为:到达全部试验、始发全部试验、持续一定时间全部试验及简略试验。组合的重载列车的制动机试验办法由铁路局制定。
        第93条  列检作业场须使用微控制动机地面试验装置和列车车辆制动试验监测装置进行列车制动机试验,试验监测数据须全部分析保存,监测结果作为列车制动机试验过程、作业质量判别的依据。列车制动机试验时应使用列车前部的试验执行器。因微控制动机地面试验装置检修、停电及故障等不能使用时,可利用本务机车进行列车制动机试验。有现场人工技术检查作业或安排技检时间的列车,其列尾装置软管与车辆制动软管的连接,由列检现场检车员负责。到达列车所在站须在列车制动机试验结束后,再进行排风作业。
        第94条  列车制动机试验按以下规定进行:
        1.到达作业时,施行到达全部试验。
        2.始发作业时,施行始发全部试验。
        3.中转作业时,对无调车作业的(只限特级作业场及500km左右列检安全保证距离位置上的一级列检作业场),施行始发全部试验;对有调车作业的,到达后首先施行到达全部试验,发车前只施行始发全部试验中的漏泄试验。
        4. 无列检作业场的车站始发列车,在途经第一个列检作业场无调中转技术检查作业时施行始发全部试验。
        第95条  列检作业场发出的列车运行前方途经长大下坡道区间的,在始发作业、中转作业时施行持续一定时间全部试验,并填发《制动效能证明书》交机车乘务员。试验的具体地点、办法由铁路局制定,报铁道部备案。
        第96条  列检作业场对始发、中转作业列车连挂机车后须进行简略试验;列车停留超过20min时,发车前还须再次施行简略试验。挂有列尾装置时,简略试验由机车乘务员负责。
        第97条  列车制动机试验须符合以下标准:
        1.到达全部试验:在列车最后一辆车尾部制动软管上安装无线风压监测仪,并确认主管压力达到规定压力,守车压力表与无线风压监测仪的压力差不大于20kPa。
        (1)感度试验:置常用制动位,减压50kPa(编组60辆以上时减压70kPa),全列车须发生制动作用,并在1min内不得发生自然缓解。然后置运转位充风缓解,全列车须在1min内缓解完毕。
        (2)安定保压试验:置常用制动位,减压140kPa(列车主管压力为600kPa时减压170kPa),不得发生紧急制动,并确认制动缸活塞行程符合规定;同时保压,1min内无线风压监测仪显示的列车主管压力下降不大于20kPa。
        2.始发全部试验:在列车最后一辆车尾部制动软管上安装无线风压监测仪,并确认主管压力达到规定压力,守车压力表与无线风压监测仪的压力差不大于20 kPa。
        (1)漏泄试验:关闭第一辆车前端折角塞门,列车管系保压1min,无线风压监测仪显示的列车主管压力下降不大于20kPa,试验完毕后开启折角塞门。
        (2)感度试验:置常用制动位,减压50kPa(编组60辆以上时减压70kPa),全列车须发生制动作用,并在1min内不得发生自然缓解。然后置运转位充风缓解,全列车须在1min内缓解完毕。
        (3)安定保压试验:置于常用制动位,减压140kPa(列车主管压力为600kPa时减压170kPa),不得发生紧急制动,并确认制动缸活塞行程须符合规定;同时保压,1min内无线风压监测仪显示的列车主管压力下降不大于20kPa。
        3.持续一定时间全部试验:在列车最后一辆车尾部制动软管上安装无线风压监测仪,并确认主管压力达到规定压力,守车压力表与无线风压监测仪的压力差不大于20 kPa。
        (1)漏泄试验:关闭第一辆车前端折角塞门,使列车管系保压1min,无线风压监测仪显示的列车主管压力下降不大于20kPa,试验完毕后开启折角塞门。
        (2)感度试验:置常用制动位,减压50kPa(编组60辆以上时减压70kPa),全列车须发生制动作用,并在1min内不得发生自然缓解。然后置运转位充风缓解,全列车须在1min内缓解完毕。
        (3)安定保压试验:置常用制动位,减压140kPa(列车主管压力为600kPa时减压170kPa),不得发生紧急制动,并确认制动缸活塞行程须符合规定;同时保压,1min内无线风压监测仪显示的列车主管压力下降不大于20kPa。
        (4)持续一定时间的保压试验:置常用制动位,减压100kPa后保压,在3min内不得发生自然缓解。
        4.简略试验:有列检参加的简略试验中,在列车最后一辆车尾部制动软管上安装无线风压监测仪,确认列车主管压力达到规定后,由机车乘务员负责操纵机车自动制动阀,置常用制动位减压100kPa,列车后部现场检车员确认最后一辆车发生制动作用,然后向机车乘务员显示缓解信号并确认最后一辆车发生缓解作用。
        第98条  经列检作业场所在站编组始发的货物列车闸瓦压力须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因装载的货物规定需停止制动作用和自动制动机临时发生故障的铁路货车,准许关闭截断塞门(以下简称:关门车),装有两个及以上自动制动机的长大货物车等铁路货车,在运行途中自动制动机发生临时故障,须采取关闭截断塞门回送修理地点时,应关闭全车截断塞门。关门车在列车中的编挂规定如下:
        1.列检作业场所在车站编组始发的列车,不得有制动故障关门车。
        2.编入列车的关门车数不超过现车总辆数的6%(尾数不足1辆时按四舍五入计算)时,可不计算每百吨列车重量的换算闸瓦压力,不填发《制动效能证明书》;超过6%时,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计算换算闸瓦压力,并填发《制动效能证明书》交机车乘务员。
        3.关门车不得挂于机车后部3辆车之内;在列车中连续连挂不得超过2辆;列车最后一辆不得为关门车;列车最后第二、三辆不得连续关门。关门车须排净副风缸及工作风缸的压缩空气。
        4.组合的重载列车中每个单元列车的关门车数量和编挂位置均须符合上述规定。
        铁路货车运用限度
        第99条  铁路货车车体部分的运用限度须符合表4-1规定。
        表4-1 车体运用限度表
                                                    单位:mm
        序号 名称 限度 备注
        1 中梁、侧梁下垂 空车 ≤40 在两枕梁之间测量。
          重车 ≤80 
        2 敞车车体外胀 空车 ≤80 
          重车 ≤150 
        3 车体倾斜 ≤75 
        4 罐车鞍木与罐体局部间隙 ≤15 
        5 空敞车端墙板、侧墙板、地板、门板破损或腐蚀穿孔 ≤50×50 
        第100条  铁路货车转向架部分的运用限度须符合表4-2规定。
        表4-2 转向架运用限度表
                                                 单位:mm
        序号 名称 限度 备注
        1 间隙旁承同一转向架左右旁承间隙之和 2~20 铁路货车任何一侧旁承间隙须大于0,特大型长大货物车须大于2mm。
         双作用弹性上下旁承间隙 0 
        2 双作用弹性旁承滚子或JC-1旁承尼龙支承板与上旁承间隙 >0 
        3 各垂下品与轨面水平线垂直距离 钢轨内侧 ≥60 闸瓦插销不得小于25mm。
          钢轨外侧 ≥80 
        第101条  铁路货车轮对部分的运用限度须符合表4-3规定。
        表4-3 轮对运用限度表
                                                  单位:mm
        序号 名称 限度 备注
        1 车轮轮辋厚度 无辐板孔 ≥23 
          有辐板孔 ≥24 
        2 车轮轮缘厚度 ≥23 三轴及多轴转向架的中间轮对轮缘厚度列检可不掌握。
        3 车轮轮缘垂直磨耗(接触位置)高度 ≤15 
        4 车轮轮缘内侧缺损 长度 ≤30 
          宽度 ≤10 
        5 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深度 ≤8 
        6 车轮踏面擦伤及凹下深度 滚动轴承 ≤1 
          滑动轴承 ≤2 
          提速货物列车中的铁路货车 ≤0.5 
        7 车轮踏面剥离长度 滚动
        轴承 一处 ≤50 1.沿圆周方向测量。
        2.列检测量时规定如下:
        (1)两端宽度不足10mm的,不计算在内。
        (2)长条状剥离其最宽处不足20mm的,不计算在内。
        (3)两块剥离边缘相距小于75mm时,每处长不得超过35mm;多处小于35mm的剥离,其连续剥离总长度不得超过350mm。
        (4)剥离前期未脱落部分,不计算在内。
           提速货物列车中的铁路货车,一处 ≤20 
           二处(每一处均) ≤40 
           提速货物列车中的铁路货车,二处(每一处均) ≤10 
          滑动
        轴承 一处 ≤70 
           二处(每一处均) ≤60 
        8 车轮踏面缺损 相对轮缘外侧至缺损部位边缘之距离 ≥1508 从缺损部内侧边缘起测量
          缺损部位之长度 ≤150 沿车轮踏面圆周方向测量
        9 轮对内侧距离 三点最大差 ≤3 列车技术检查发现异状时测量
        10 车轮辐板孔边缘周向裂纹 ≤30 
        第102条  铁路货车制动部分的运用限度须符合表4-4规定。
        表4-4 制动运用限度表
                                                    单位:mm
        序号 名称 限度 备注
        1 制动缸活塞行程 装有闸调器的单式闸瓦 356×254制动缸 空车位 115~135 未装闸调器 85~135
            重车位 125~160  110~160
           305×254制动缸 空车位 145~165 
            重车位 145~195 
           254×254制动缸 空车位 145~165 
            重车位 145~195 
           203×254制动缸 空车位 115~145 
            重车位 125~160 
           B21、B22-1型车 空车位 120~130 
            重车位 150~160 
           B19、B22-2、B23型车 130~150 
        2 非提速铁路货车 高、低摩合成闸瓦磨耗剩余厚度 ≥14 1.始发列车途经长大坡道区间的列检作业场闸瓦限度各局自定。
        2.集装箱专列铁路货车闸瓦磨耗剩余厚度不小于20mm。
        3.长交路列车铁路货车闸瓦磨耗剩余厚度不小于18mm。
        3 提速铁路货车 高摩合成闸瓦磨耗剩余厚度 ≥18 
          大秦线、侯月线、高原铁路及C100型敞车二、三位转向架闸瓦磨耗剩余厚度 ≥25 
        4 同一制动梁两端闸瓦厚度差 ≤20 C100型敞车二、三位转向架同一制动梁两端闸瓦厚度差不大于10mm。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