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析夜间安全驾驶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2月08日

俗话说:“宁走十里山路,不走一里夜路”,夜间行车的危险性由此可见一斑。荷兰研究人员在《睡眠研究》学刊发表报告。他们发现,夜间连续驾车两小时危险程度等同于酒后驾驶,超过3小时则如醉酒驾驶。那么,夜间行车的危险性,到底源于哪些因素?
        一、能见度底,驾驶员观察盲区多,对物体性状易误判
        夜间开车,周围光线大大低于白天,前照灯灯光范围仅限于光亮的和大型的机械物体,然而行人,自行车和身着黑衣没有光的物体,都很难被发现。在驾驶员看来,所有不反光的物体都呈黑色,物体形状的细节都无法真实显示。日前,北京张先生一家去密云水库旅游,晚上抄了一条近道回城,没路灯,路两侧是一排排大树,路面仅可供两辆车并行。路上黑黢黢的,时不时迎面开来一两辆高大威猛的运货卡车,吓得刚拿上驾照的张先生一路冒冷汗,可见夜间行车观察之难,判断之难。
        二、路面情况发展变化快于视觉反应,采取措施易迟缓、不及时
        由于观察不够清晰,对路面行人、车辆及其它活动物体运动的方向、速度及其大小不易判断,容易造成误判、错判。因此,在判定和采取措施上较昼间迟缓很多,通常会延误紧急避险时机。夜间行车时路界不清,常使车辆偏离正常运动轨迹或遇到意外情况采取措施不及。
        三、观察范围狭小固定,易形成视觉疲劳,重者驾驶失控
        夜间行驶时,人员仅能观察到正前方或是有路灯的地方,对其它方位的情况几乎毫无所知。因此,视觉始终紧盯正前方,长时间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进而造成精神疲劳,这时车辆犹如无人驾驶。
        四、夜间违反交通规则人员、车辆增多,路面情况复杂多变
        城市夜间路况,虽然有路灯系统照明,但在晚上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就不守规矩,有时行人或自行车突然抢行会让人措手不及的,甚至有人翻越护栏,对这些情况更要万分小心,谨慎处理。
        五、各种灯光交织,视觉刺激强烈,会车、跟车和超车危险较大
        夜间行车,一般道路、高速道路主要是车辆灯光,城镇道路出除了车辆灯光外,还有路灯照明等。这些灯光强度普遍比较强,刺激视觉强烈,尤其在会车、跟车和超车时危险较大。
        造成夜间驾驶的危险因素很多,有针对性地消除和预防这些因素,是每个驾驶员实现夜间安全驾驶的关键所在。
        一、重视心理准备,预想夜间可能情况,主动预防事故发生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夜间行车前,驾驶员首先要从心理上做好一切准备,尽可能多地预想到会发生的情况,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之策。首先要做好技术检查。除了做好常规检查(制动、转向、供油等系统)外,更重要地是要检查好电路,看是否各部接触良好,重点要检查全车照明系统的工作状态,确保照明系统工作状态良好。其次是做好物质准备。夜间行车除准备常规的物品如备胎、千斤顶、扳手外,还应带上照明设备如应急灯以及紧急停车时的警告标牌,当遇故障紧急停车时,可以给自己的车辆辟出一块安全区域。
        二、熟知夜间行车规律,掌握夜间路面观察技巧,尽力获知路面真实情况
        一是夜间不同照明情况下,道路周围的物体具有不同特征。在满天星斗或明月皎洁时,借助月光对地面的反射,走灰不走黑,遇黑就停车。月夜时,路面为灰白色。在湖、河边沿行驶时,应特别注意,勿将水当路。行车途中,若发现前面突然变黑,就可能有障碍或急转弯地方,应减速或停车察明情况后通过;无月的夜晚,路面为深灰色,路基外为黑色;雨后的路面为灰黑色,凹凸、泥塘、坑洼为黑色,积水处为白色;雪后的车辙为灰白色,通过较多车后为灰黑色。一些有经验的司机讲的“走灰不走黑”,就是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