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车辆技术状况与行车安全

作者:李春歌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1月26日

汽车自诞生以来,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害性的损失。据统计资料显示: 100 多年来,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为 2700 多万,每年大约死 50 万人,伤 1000 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 45 亿多美元。在我国,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在 7 万左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14 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还有上升趋势。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与车辆技术状况有关的约占 28 %,故对 “ 车辆技术状况与行车安全 ” 的研究十分必要,刻不容缓。
        1 车辆技术状况对行车安全影响的特点
        车辆是交通过程中的载体。技术状况是驾驶员行车安全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可避免性
        可避免性是车辆技术状况影响行车安全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无论道路的技术状况多么好,交通管理手段多么科学,设备多么先进,每年都会发生相当数量的交通事故。即由驾驶员因素,道路环境因素和车流密度因素等导致的交通事故是不可避免的。至于因车辆的技术状况不良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随时使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使用是否严格按规程操作。
        1.2 恶劣性
        通过对大量的交通事故分析可知,因车辆的技术状况不良(尤其是底盘部分)而导致的交通事故一般都为恶性事故。常见的有刹车不灵追尾撞人,方向不灵转向不及时撞车等。这类事故的发生一般都在车辆高速运行状态下,由于机件失灵或工作不良,使得驾驶员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控制车辆,或是驾驶员根据经验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车辆,但车辆的 “ 实际行动 ” 与驾驶员操行的目的相悖不能达到驾驶员操作的目的而造成的。
        1.3 隐蔽性
        汽车上的所有零件都有一个使用寿命,各零部件的工作性能也有一个由好到坏的转变过程。车辆的技术状况好坏也正是随各零部件的工作性能好坏而变化的。各零部件的工况转变都是量变积累而最终导致质的变化的,其变化的隐蔽性很强。这就导致了车辆的技术状况转变也有很强的隐蔽性。当车辆的技术状况开始变坏时,它不会马上通过交通事故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它甚至到了行车安全无技术保障的程度。如果驾驶员技术熟练,谨慎驾驶,它也可能不会表现出来。例如,某车的制动迟钝,如果驾驶员技术过硬,在行车过程中常用油门处理情况而不用制动,那么他就很难发现故障。再有,如果车辆制动轻微单边,在晴天驾驶时也许就发现不了这一故障;这样的车如果在雨天行驶,其危险性就可想而知了。隐蔽性这一特点要求驾驶员在平时保养车辆时一定要心细。
        1.4 突然性
        车辆的技术状况下降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由该特性又可派生车辆技术状况影响行车安全的突然性。一旦车辆的技术状况下降到一定程度而又没有引起驾驶员足够认识和重视,那么这台车辆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某个偶然的时机,一旦条件成熟,便会突然以交通事故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特性在平时的交通事故当中比较常见。我们也可用图 1 作简要说明。
        从图 1 我们可以看出,当车辆的技术状况水平下降到突发期后,发生行车事故的概率是激增的,只是 B 线与 A 线的接合时机不确定,即我们无法确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机发生行车事故罢了。但是一旦 B 线突然波及 A 线,事故就将在瞬间发生。
        2 影响行车安全的几种主要车辆技术状况
        影响行车安全的车辆技术状况涉及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行驶系、照明和信号装置等。范围非常广,技术性非常强。下面就影响行车安全最重要的制动和转向两个方面加以分忻。 [FS:PAGE]
        2.1 制动
        为给汽车提供安全、高速的行驶保证,汽车上必须装有制动装置,传统的制动装置有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有的车辆还有紧急制动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影响安全的主要是行车制动装置。行车制动装置的作用是使车辆迅速减速或停车。制动装置技术性能好坏,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如果制动失灵,驾驶员将无法控制车辆,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下面从制动间隙,制动蹄片与制动鼓的接触面积,制动蹄片磨擦系数,制动压力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