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高边坡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2月20日
一、路基高边坡开挖控制措施
1.1土质路堑开挖技术措施
1)路堑开挖前,定出路基地界桩和路堑堑顶、截水沟、弃土堆等具体桩位,并将路基范围内的既有房屋、道路、河沟、电力设施、上下水道、坟墓及其它建筑物拆迁或改造。清除路基地界内的全部树丛木或灌木。移挖作填路堑的原地面种植土,清理干净,集中堆放,妥善处理。
(2)高路堑边坡开挖自上而下进行,开挖坡面一次性成形,且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对于设有锚固工程的高边坡工程开挖,严格按照从上至下的开挖施工顺序逐级开挖,待上级边坡锚固工程全部实施并产生加固作用后进行下级边坡的土石方开挖作业,逐级开挖,逐级加固,直至全部防护工程结束,防止边坡失稳产生滑坍等高边坡灾害,严禁掏洞取土,严禁采用爆破施工。
(3)在高路堑边坡地段一般山体含水量大,在渗水量大的部位及时有针对性地按设计要求施打排水平孔。为确保高路堑地段路基稳定,在边沟底设置复式渗沟,防止山体水渗入路基,产生隐患。
(4)开挖面高度每3-4m在挖掘机作业高度范围内对开挖坡面进行一次修整,按设计坡率、线形,采用机械进行,同时采用全站仪对已开挖边坡进行一次复核,以确保开挖坡面不欠挖不超挖,方可继续施工。
(5)现场施工技术人员配备坡比架、卷尺等随时对开挖边坡进行检查,以指导机械操作员。
    (7)在沿溪及山坡不能横向弃置废方的开挖路段,制定可行的措施,防止废方侵占良田、河道,损害民房及用地范围以外的其他构造物。
    (9)土方路堑开挖时,若短而深的路堑,可采用横挖法施工;若较长的路堑,可采用纵挖法施工;若路线纵向长度和挖深超过20米的路堑,宜采用混合式开挖法。
    (10)土方路堑开挖时,设不小于3%的纵向排水坡,待按此施工贯通之后,自线位较低处起纵向整修路槽。
    (11)修筑路拱、整修边坡、整平路基面时,采用机械作业,人工配合。
  1.1.2 施工质量要求
    (1)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亏坡,曲线圆滑。
    (2)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碎落台的位置适当,外形整齐、美观,防止水土流失。
 1.2.1石质路堑边坡开挖技术控制措施
(1) 为保证边坡稳定和平顺,石质边坡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方法施工以降低爆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2)爆破法开挖施工程序为:施爆区管线调查 → 炮位设计与设计审批 → 配备专业施爆人员 → 机械或人工清除施爆已覆盖层和强风化岩石 → 钻孔 → 爆破器材检查与试验 → 炮孔检查与废碴清除 → 撤离施爆区和飞石、强地震波影响区的人、畜 → 起爆 → 清除哑炮 → 解除警戒 → 测定爆破效果。 
光面爆破开挖自拉槽的两端中部首先起爆,形成数个临空面,然后采用深孔梯段爆破,向拉槽中部推进,拉槽施工必须采用竖孔爆破方式,严禁采用平孔爆破的方式施工。在距设计坡面3-5米范围内时采用光面爆破。光爆坡面竖孔炮眼的间距不大于1m。
    (3)爆破法开挖的路段,如空中有缆线,应查明其平面位置和高度;还应调查地下有无管线,应查明其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同时应调查开挖边界线外的建筑物结构类型,完好程度、距开挖界距离,然后制定爆破方案,必须确保空中缆线、地下管线和施工区边界处建筑物的安全。
    (4)根据设计的炮位、直径和孔深打眼,使用潜孔钻钻孔。  
(5)光爆后,清刷边坡,从开挖线往下分级清刷边坡,对于软质岩石边坡可用人工或机械清刷,对于坚石和次坚石,可使用炮眼法、裸露药包法爆破,然后清除边坡上松石、危石,松动部分的岩石。对于探头孤石,在评价其稳定性后或考虑景观设置或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确保安全时可考虑予以保留。如过量超挖,采用浆砌片石衬砌超挖的坑槽。
    (6)石质路堑路床顶面采用密集小型排炮施工,炮眼底标高低于设计标高10—15cm,装药时在孔底留5-10cm空眼,装药量按松动爆破计算。
(7)对石质路床出现的裂隙水,采用渗沟连通,渗沟宽大于30cm,渗沟底略低于坑洼底,坡度不小于6%,使出现的裂隙水或地表水由浅坑洼渗入深坑洼,并与边沟边接。如渗沟低于边沟则在路肩下设纵向渗沟,沟底低于深坑洼底至少10cm,宽不小于60cm;纵向渗沟由填方路段引出。渗沟填碎石,并与路床同时碾压到规定的要求。
    (8)石方路堑的路槽底面标高如过高以人工凿平,过低采用开挖的石屑或碎石填平并碾压密实稳固,严禁用土整平。
1.2.2施工质量要求
    (1)上边坡施工后无松石,路基边线直顺,曲线圆滑。
    (2)竖孔炮眼残留率不低于85%,。对于中硬质岩石,凸出于设计边坡线的石块,其凸出尺寸不大于20cm,超爆凹进部分尺寸不大于20cm。对于软质岩石,凸出及凹进尺寸不大于10cm。   
二、高边坡锚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边坡锚固工程施工是一项地质条件变化复杂、关键工程隐蔽和施工技术难度较大的特殊施工作业,经理部选择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承担,各主要施工工序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边坡锚固工程施工前,认真检查原材料型号、品种、规格及锚筋体各部件的质量,并检查原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按照施工图设计规定进行锚索或杆基本试验,即抗拔拉破坏试验,以便及时调整和修正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如果考虑应急抢险工程,则可以在设计单位认可的条件下安排同步试验替代,即验证性试验。
 
主要施工工艺:施工准备   锚孔钻造   锚筋制定    锚孔注浆    砼结构钢筋制定    砼浇灌   锚孔张拉锁定     验收封锚。其中两个主要环节,一是锚孔成孔,二是锚孔注浆,锚孔成孔的技术关键是如何防止孔壁坍塌、卡钻;注浆的技术关键是如何将孔底的空气,岩(土)沉渣和地下水体排出孔外,保证注浆饱满密实。
2.1施工准备
进行预应力锚索(杆)施工前,根据锚固地层锚固吨位做破坏性抗拔试验。每工点锚索(杆)采用3个试验孔,试验孔锚索(杆)长度为20米左右(具体以全部锚固段深入设计锚固地层1米以上控制),锚固段长度分别为8米、6米、4米,其自由段不注浆,锚固段注浆遇土质或砂土状强风化岩层且富水时须采用二次变压劈裂注浆法。试验孔自由段不注浆,锚固段与自由段之间设置止浆袋,锚固段外侧应设引排水管,排气管伸入锚固段内5~10cm,其注浆方法与充满标准与工程孔相同。试验时记录各级荷载及锚头位移等详细数据,并在工程锚索(杆)施工前及时向设计单位提交试验报告,以验证与调整设计。
2.2锚孔钻造
(1)锚孔测放: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孔位在坡面上纵横误差不超过±50mm。如遇既有刷方坡面不平顺或特殊困难场地时,报经设计监理单位认可,在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定位精度或调整锚孔定位。
(2)钻孔设备:根据锚固地层的类别、锚孔孔径、锚孔深度、以及施工场地条件等来选择钻孔设备。岩层比较完整时采用潜孔冲击成孔,在岩层破碎或松软饱水等易于塌缩孔和卡钻埋钻的地层中采用跟管钻进技术。
(3)钻机就位:根据坡面测放孔位并准确安装固定钻机,锚孔开钻就位纵横误差小于±50mm,高程误差小于±100mm,钻孔倾角和方向倾角误差小于±1.0度,方位误差小于±2.0度
(4)钻进方式:锚孔钻进采用无水干钻,禁止开水钻进,以确保锚固工程施工不恶化边坡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沾结性能。并根据使用的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情况,严格控制钻孔速度,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它意外事故。
(5)钻进过程:钻进过程中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附表1)。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应立即停钻,及时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
(6)孔径孔深:钻孔孔径、孔深要求不小于设计值。为确保锚孔直径,要求实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小于设计孔径。为确保锚孔深度,要求实际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2m以上。
(7)锚孔清理:钻进达到设计深度之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I~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除相对坚硬完整的岩体锚固外,不能采用高压水冲洗。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下放锚筋与注浆,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
(8)锚孔检验:锚孔成造结束后,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孔径、孔深检查采用设计孔径钻头和标准钻杆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验孔,验孔过程中钻头平顺拍进,不产生冲击或抖动,钻具验送长度满足设计锚孔深度,退钻顺畅,用高压风吹验不存明显飞贱尘碴及水体现象。同时要求检查锚孔孔位、倾角和方位,全部锚孔施工分项工作合格后,锚孔钻造检验合格。(锚孔底部的偏斜满足设计要求,用斜孔测斜仪控制和检测。)
锚孔钻造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 次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孔位
坡面纵向
±50mm
用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坡面横向
±50mm
孔口标高
±100mm
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2
孔向
孔轴线倾角
±1.0度
用测角仪或地质罗盘检查
孔轴线方位
±2.0度
用经纬仪或地质罗盘检查
孔底偏斜
满足设计要求
用钻孔测斜仪检查
3
 
孔 径
满足设计要求
验钻和尺量检查
4
 
孔 深
>设计深度20cm
验钻和尺量检查
 
2.3锚筋制安
(1)锚筋体材料:锚筋材料采用低松弛全长无粘结φ15.24-8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锚杆选用φ32、φ25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对因锚固地层松散破碎而导致成孔困难的情况,采用自钻式锚杆,即杆体材料一次性钻进植入,内空反压注浆。
(2)锚筋体组装:
a、高强精轧螺纹螺纹钢组装前,钢筋平直,并经除油和除锈处理合格。锚杆接头采用YGL专用锚杆连接器。沿锚杆体轴线方向每隔0.5m设置一个对中支架,与锚杆体绑扎牢固。锚杆体自由段用HDPE塑料管裹套,与锚固段联接处用铅丝绑牢和封扎严实,并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
b、低松弛全长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锚索编束前,每根钢绞线或高强钢丝顺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匀,每股下料长度误差不大于±50mm。钢绞线采用机械切割,严禁采用电弧切割,经除油和除锈处理,并剔除死弯、机械损伤及锈坑材料。钢绞线平直编排;沿锚索体轴线方向自由段每1~1.5m设置一个隔离支架,锚固段每1.0~.5m设置一个隔离支架,并在锚固段两隔离支架之间中部设一道紧箍环,采用不少于两圈的16号铁丝绕制,保证锚索体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锚索编束(包括注浆管)捆扎牢 固,锚索体自由段采用HDPE塑料管包裹,与锚固段相交处的塑料管管口应密封并用铅丝绑架。同时进行防腐处理。采用压力分散型锚索时,锚索编束由多个单元锚索组成,每个单元锚索分别由两根等长无粘结钢绞线内锚于钢质承载体组成,钢绞线通过特制的挤压簧和挤压套对称地锚固于钢质承载体上,单根的连接强度大于200KN。钢质承载体采用45号钢材加工制作,其厚度大于2cm。对于压力分散型锚索的锚固段,不设紧箍环。
(3)在锚索体完成隔离支架和紧箍环的组装之后,在锚索体底端接装导向帽,以便下锚顺利。导向帽尺寸制作误差为±5mm,接装定位误差为+20mm。导向帽铁丝绑接牢固,不能焊接。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