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管道焊接标准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6月30日

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道焊接)(GB 50236)
1) 一般规定
① 本章适用于含碳量小于或等于0.30%的碳素钢、低合金结构、低温钢、耐热钢、不锈钢、耐热耐蚀高合金钢现场焊接设备和管道的手工电弧焊、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及氧-乙炔焊。
② 焊缝的设置应避开应力集中区,便于焊接和热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钢板卷管或设备、容器的筒节与筒节、筒节与封头组对时,相邻两纵向焊缝间的距离应大于壁厚的3倍,且不应小于100mm;同一筒节上两相邻纵缝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m。
b. 加热炉受热面管子的焊缝中心与管子弯曲起点、联箱外壁及支、吊架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0mm;同一直管段上两个对接焊缝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
c. 除焊接及成形管件外的其他管子对接焊缝的中心到管子弯曲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应小于100mm;管子对接焊缝与支、吊架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同一直管两对接焊缝中心面间的距离: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时不应小于150mm;公称直径小于150mm时不应小于管子外径。
d. 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
③ 焊缝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焊接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埋弧焊焊缝坡口形式及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 986的规定,其他焊缝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表20的规定。
2) 焊前准备
① 焊件的切割和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等离子弧、氧-乙炔焰等热加工方法,在采用热加工方法加工坡口后,必须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并应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② 焊件组对前应将坡口及其内外侧表面不小于10mm范围内的油、漆、垢、锈、毛剌及镀锌层等清除干净,且不得有裂纹、夹层等缺陷。
③ 除设计规定需进行冷拉伸或冷压缩的管道外,焊件不得进行强行组对。
④ 管子或管件对接焊缝组对时,内壁应齐平,内壁错边量不宜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应大于2mm。
⑤ 设备、容器对接焊缝组对的错边量应符合表21及下列规定:
21  设备、容器对接焊缝组对时的错边量
母材厚度δ/mm
错边量/mm
纵向焊缝
环向焊缝
δ≤12
≤δ/4
≤δ/4
12<δ≤20
≤3
≤δ/4
20<δ≤40
≤3
≤5
40<δ≤50
≤3
≤δ/8
δ>50
不小于δ/16,且不大于10
不小于δ/8,且不大于20
    a. 只能从单面焊接的纵向和环向焊缝,其内壁最大错边量不应超过2mm;
b. 复合钢板组对时,应以复层表面为基准,错边量不应超过钢板复层厚度的50%,且不应大于1mm。
⑥ 不等厚对接焊件组对时,薄件端面应位于厚件端面之内。当内壁错边量超过本规范焊前准备④、⑤条规定或外壁错边量大于3mm时,应对焊件进行加工。
⑦ 焊件组对时应垫置牢固,并应采取措施防止焊接和热处理过程中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
⑧ 当焊件采用半自动或自动焊接时,纵焊缝两端宜装上与母材相同材质的引弧板和熄弧板。
⑨ 不锈钢焊件坡口两侧各100mm范围内,在施焊前应采取防止飞溅物沾污焊件表面的措施。
⑩ 焊条、焊剂在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烘干,并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焊丝使用前应清除其表面的油污、锈蚀等。
3) 焊接工艺要求
① 焊条、焊丝的选用,应按照母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接头的抗裂性、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使用条件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焊接工艺性能应良好。
b. 同种钢材焊接时,焊缝金属的性能和化学成分应与母材相当。低温钢应选用与母材的使用温度相适应的焊材;耐热耐蚀高合金钢,可选用镍基焊材。
c. 异种钢材焊接时的焊条选用。当两侧母材均为非奥氏体钢或均为奥氏体钢时,可根据合金含量较低一侧母材或介于两者之间的选用焊材;当两侧母材之一为奥氏体钢时,应选用25Cr-13Ni型或含镍量更高的焊材。
d. 复合钢板焊接时,基层和复层应分别选用相应焊材,基层与复层过渡处的焊接,应选用过渡层焊材。
e. 碳素钢及合金钢焊接材料的选用,宜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焊件作业指导书及工艺文件的规定。
② 埋弧自动焊时,选用的焊剂应与母材和焊丝相互匹配。
③ 定位焊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焊接定位焊缝时,应采用与根部焊道相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并应由合格焊工施焊。
b. 定位焊缝的长度、厚度和间距,应能保证焊缝在正式焊接过程中不致开裂。
c. 在焊接根部焊道前,应对定位焊缝进行检查,当发现缺陷时,应处理后方可施焊。
d. 与母材焊接的工、卡具其材质宜与母材相同或同一类别号。拆除工、卡具时不应损伤母材,拆除后应将残留焊疤打磨修整至与母材表面齐平。
④ 严禁在坡口之外的母材表面引弧和试验电流,并应防止电弧擦伤母材。
⑤ 对含铬量大于或等于3%或合金元素总含量大于5%的焊件,氩弧焊打底焊接时,焊缝内侧应充氩气或其他保护气体,或采取其防止内侧焊缝金属被氧化的措施。
⑥ 焊接时应采取合理的施焊方法和施焊顺序。
⑦ 施焊过程中应保证起弧和收弧处的质量,收弧时应将弧坑填满。多层焊的层间接头错开。
⑧ 管子焊接时,管内应防止穿堂风。
⑨ 除工艺或检验要求需分次焊接外,每条焊缝宜一次连续焊完,当因故中断焊接时,应根据工艺要求采取保温缓冷或后热等防止产生裂纹的措施,再次焊接前应检查焊层表面,确认无裂纹后,方可按原工艺要求继续施焊。
⑩ 需预拉伸或预压缩的管道焊缝,组对时所使用的工、卡具应在整个焊缝焊接及热处理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拆除。
⑾ 低温钢、奥氏体不锈钢、耐热耐蚀高合金钢以及奥氏体与非奥氏体异种钢接头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在焊接作业指导书规定的范围内,在保证焊透和熔合良好的条件下,采用小电流、短电弧、快焊速和多层多道焊工艺,并应控制层间温度;
b. 对抗腐蚀性能要求高的双面焊缝与腐蚀介质接触的焊层应最后施焊,宜对低温钢焊缝表面焊道进行退火处理。
⑿ 复合钢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严禁使用基层和过渡层焊条焊接复层;
b.     焊接过渡层时,宜选用小的焊接线能量。
⒀ 应根据设计规定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及其附近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
4)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
① 进行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应根据钢材的淬硬性、焊件厚度、结构刚性、焊接方法及使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② 要求焊前预热的焊件,其层间温度应在规定的预热温度范围内。
③ 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所有钢材的焊缝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
④ 对有应力腐蚀的焊缝,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⑤ 非奥氏体异种钢焊接时按焊接性较差的一侧钢材选定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温度,但焊后热处理温度不应超过另一侧钢材的临界点Ac1
⑥ 调质钢焊缝的焊后热处理温度,应低于其回火温度。
⑦ 焊前预热的加热范围,应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不应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焊后热处理的加热范围,每侧不应小于焊缝宽度的3倍,加热带以外部分应进行保温。
⑧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过程中,焊件内外壁温度应均匀。
⑨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时,应测量和记录其温度,测温点的部位和数量应合理,测温仪表应经计量检定合格。
⑩ 对容易产生焊接延迟裂纹的钢材,焊后应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当不能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应在焊后立即均匀加热至200~300℃,并进行保温缓冷,其加热范围应与焊后热处理要求相同。
⑾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温度应符合设计或焊接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常用管材焊接的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温度宜符合表22的规定;设备、容器焊接的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温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150的有关规定。
⑿ 当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时,焊前预热温度可按表22规定的下限 温度降低50℃。
22  常用管材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工艺条件
钢   种
焊前预热
焊后热处理
壁厚δ/mm
温度/℃
壁厚δ/mm
温度/℃
  C
≥26
100~200
>30
600~650
  C-Mn
≥15
150~200
>20
  Mn-V
560~590
  C-0.5Mo
600~650
  0.5Cr-0.5Mo
650~700
  1Cr-0.5Mo
≥10
150~250
>10
  1Cr-0.5Mo-V
≥6
200~300
>6
700~750
  1.5Cr-1Mo-V
2.25Cr-1Mo
  5Cr-1Mo
250~350
任意壁厚
  9Cr-1Mo
750~780
  2Cr-0.5Mo-WV
  3Cr-1Mo-VTi
  12Cr-1Mo-V
⒀ 焊后处理的加热速率、热处理温度下的恒温时间及冷却速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温度升至400℃以上时,加热速率不应大于(205×25/δ)℃/h,且不得大于330℃/h。
b. 焊后热处理的恒温时间应为每25mm壁厚恒温1h,且不得小于15min,在恒温期间内最高与最低温差应低于65℃。
c. 恒温后的冷却速率不应大于(60×25/δ)℃/h,且不得大于260℃/h,400℃以下可自然冷却。
⒁ 热处理后进行返修或硬度检查超过规定要求的焊缝应重新进行热处理。
5) 焊件的坡口形式和尺寸
钢焊件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表20的规定。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